研究目标:
1.开发与建设生活技能校本课程,形成以生活技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和课程材料体系。
2.建构适应生活技能训练的新环境,形成生活技能校本课程实施策略。
3. 通过开展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使所有的智障学生得到最适合他们的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4.学校本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精神,从全局出发,扎实开展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特色。
研究内容:
1.开展基础调查研究,进行现状分析和经验研究等前期研究:
(1)基础调查研究:采用各种研究方法,深度思考,了解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
(2)现状分析研究:收集本校学生的智力、能力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获得全面科学的学生现状资料。
(3)经验研究:从各种渠道收集和生活技能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经验总结,提取有价值的经验,同时总结本校长期以来进行生活技能尝试性研究的先进经验,为课题的深入进行作好充分的前期研究。
2.构建校本课程的理性思考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普小已成燎原之势,苏教版、上海版、浙江版等地方教材各具特色。而特殊教育由于多种原因,我省教育行政部门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于新情况的教育教学文件,还没有形成适应中重度智障学生需求的地方课程,课程的开发还是一片空白。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不完整,处于零散状态。我校目前借用上海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与本土特色无法融合的问题。因此,我校研究教师从智障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对智障学生最有价值的生活技能方面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3.构建校本课程的研究,拟成立以下子课题组实施研究:
(1)构建生活技能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研究
纲要是课题实施的圭臬,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有了纲要课题研究就有了实施的标准、准则和法度,研究教师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纲要大致分这几个部分:一、生活技能课程的地位与作用;二、生活技能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三、生活技能课程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四、生活技能课程的教学原则; 五、生活技能课程的教材与师资;六、生活技能课程的场地、设备与经费;七、生活技能课程的管理与评估
(2)课程实施环境的研究
随着生活技能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的不断推进,学校会逐渐作出调整,开设各生活技能课专用教室,配备各种必须的教学设施,教学用具,为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提供物质保障。
(3)形成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系列材料的研究
生活技能课程建设是根据中重度弱智儿童当前和未来的生活需要,组织学习与基本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的劳动能力及简单的职业劳动技能。有了这些能力,弱智儿童就能顺利地完成学校教育,进入社会,较好适应每日的生活,将来能够在生活上自立或半自立,尽可能减轻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本课题研究拟横向三个系列,纵向三个阶段,同时并行展开研究。
年级 |
自理能力 |
基本劳动能力 |
简单职业技能 |
低年级 |
|
|
|
中年级 |
|
|
|
高年级 |
|
|
|
(4)实施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的策略研究
开展本课题研究,主要是从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实施研究。学校将会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课程,在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特长的基础上,外聘专业技术教师,建立雄厚的课题研究师资力量,为课题成功开展提供师资保证。学校还将定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我是小能人”、“我爱烹饪”等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提供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技能的重要。建立独立自理的信心,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5)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评价的研究
为了顺应生活技能多样性的需要,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必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过去的评价方式,教师习惯上完全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与智障学生实际脱离,停留在智育导向的评价。这对于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而言,是非常冲突与矛盾的,学科知识的传授不是重点,生活能力的习得才是关键。因此,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便必须直接挑战教师过去所习惯的评价方式,而改以多元化的评价、真实性的评价、实际评价等方式来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教师实施生活技能课题研究时所必须实行的评价方式。
研究重点:
构建和实施生活技能校本课程材料体系是课题研究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