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娇 教学反思:小毛巾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shjnkt
 

《小毛巾》反思——蒋玉娇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上海版的《小毛巾》,这课主要要求孩子在我准备的画有毛巾轮廓的纸上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要根据老师的要求尽量不把颜色涂到轮廓线外面。我先是出示一条美丽的毛巾,请孩子来欣赏毛巾,重点放在欣赏毛巾的花纹和毛巾的颜色上,然后教师示范讲解,接下来就请孩子画画。在我的预想中,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的,但是事实上却不是这样的,当我要求孩子自己画的声音一出现,麻烦就立刻出现了,对智障孩子来说,一个暑假没有接触画画了,比较生疏了。所以尽管我把要求交代地很清楚,还做了示范,但还是有许多的孩子没有做到,好多学生弄得到处都是,你要叫他认真点画,照着老师的样子涂色,他也不高兴了。以至于在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作品,多数幼儿都不愿意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进行了反思:首先我们二年级孩子情况特殊,有孤独症的、有唐氏的、有脑瘫的、有智力障碍的,他们的画画技能处于不同起跑线。有的孩子已经初步掌握了涂色、根据自己的喜好选色等基本技能,同时对老师的指令能听懂并执行。而向孤独症的却是很懒,不愿意绘画,对油画棒充满好奇,喜欢摆弄油画棒,折断油画棒,而对于老师的指导却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理解更不会按要求作画了。如果从另一方面考虑,智障孩子的他们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手的动作不够协调,所以画画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本次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手段不够新颖,不够游戏化,不能很好的激发智障孩子的兴趣。而兴趣是美术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多借鉴一些成功的教学手段。同时对美术教学是孩子创造力和精神成长的工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利用多种方法刺激孩子的幻想和感情,然后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沉迷于创作“过程”的艺术家,这个过程比儿童作品更重要。

孩子的画,心中的话。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让他们在这片蓝天下自由畅想,飞翔,相信在以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会吸取上次的失败教训,重新摆正位置,上的更好!

提交时间:2012年10月09日  浏览数:579
我要回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