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芬 教学反思4:唐氏综合症言语康复个案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shjnkt
 

唐氏综合症言语康复个案

常州市光华学校    蒋春芬

孩子基本情况:张某某足月出生于20046月。产前检查无异常,出生两周后因黄疸严重到妇产医院治疗时,被诊断确认为唐氏综合症。目前孩子生活基本能自理,能进行日常交流,但胆子较小,发音不准,口齿不清,音调异常,响度偏低。针对孩子的现状具体要怎么样进行康复训练呢?我总结了一下几点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一、由于张某某的舌头比较的粗大,导致孩子的口肌方面比较的薄弱,孩子的舌位不是那么的灵活,很多的音节孩子都说不好,说不清楚或者是根本就不会说。

    解决的策略:

根基牢才会有好的房子,从唐氏综合症孩子生理原因出发,找到解决唐氏综合症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本质原因,针对本质原因找到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增强孩子的口肌能力。如:让孩子练习吹,吹泡泡,吹口风琴等,与老师一起做口舌操(左摆舌、友摆舌、弹舌、上卷舌、下卷舌等等),与老师模仿有趣的唇部动作如:亲吻,微笑亲吻,皱眉微笑,噘嘴 /iu/交替发音 以此来提高孩子的圆唇能力,为唐氏综合症孩子下面的训练与学习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张某某的小肌肉的协调与控制能力(特别是持续模仿口型)以及孩子的口型转换能力较为的薄弱且节奏感较差。在与老师进行模仿口型的时候孩子的控制能力差,总是比老师结束的快或者是仿说的不到位。

    解决的策略:

    1、可以利用唐氏综合症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喜欢吃的,喜欢玩的,喜欢的儿歌动作,夸奖的语言)来让孩子与老师进行口型的模仿。在仿说口型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要求孩子与老师模仿口型时的持续性,借助于唐氏综合症的优势来弥补她的不足(如:孩子的理解能力较好,可以给孩子讲解在模仿口型时要做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样做才是最好,最到位的)。

    2、可与儿童一起仿说简单的儿歌。在仿说简单的儿歌的时候,要找唐氏综合症比较喜欢的,耳熟能详的并且初期仿说儿歌的时候,要让孩子仿说儿歌的时候,句子要简短,节奏感要强,这样唐氏综合症在仿说的时候才能有兴趣与老师仿说,在仿说的过程中也可穿插其他的内容以此来让孩子作为调节。

   3、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唐氏综合症能够仿说的卡片来让孩子与老师进行仿说相关的卡片的内容。单纯性的让孩子做到老师的面前一遍一遍的让孩子与老师来仿说卡片的名称的时候,也许会有一些单调,时间长了之后唐氏综合症就会厌倦,就会有情绪问题的出现或者是配合能力就会慢慢的下降。为了让张某某更好的来与老师仿说相关内容的卡片。可借助周围的环境以及人物,让孩子给他让仿说卡片名称,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孩子提高了相应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张某某现在虽然能够配合老师学习了,但是随意想比较的大,在与老师进行相关的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常规意识,等待意识有些欠缺,想要的东西孩子就急于的得到。

    解决的策略:

   1、在唐氏综合症孩子进行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穿插一些轮流的游戏,以此来提高唐氏综合症孩子的等待意识。如:与孩子一起玩(击鼓传球)这样在游戏中提高孩子的等待意识。

    2、在唐氏综合症孩子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设置适当的障碍,这样孩子在想要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时就有一定的困难了。在解决困难的问题中同样的也可以提高我们孩子的等待意识。

3、在下课的时候或者是要带孩子出去的时候,我们可以故意的把速度放慢化,这样以来唐氏综合症孩子就必须迁就我们的时间了,这样孩子在此过程中同样的也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四、张某某在学习的时候,现在已经建议了初步的配合意识,但是孩子学习的持续性比较的差。学习一项内容总是坚持不了几分钟就会厌倦了。若不然孩子的视觉注视就容易被周遭的事情所吸引而导致学习的效率降低。

    解决策略:

    1、学习的时候,利用唐氏综合症孩子喜欢的物品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能够持续性的与老师学习相关的内容。

    2、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静态的学习孩子也许持续的时间不长,那么我们可以动静结合的来给唐氏综合症孩子学习。让孩子有机会向他人展示所学习到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

    3、都说同龄人之间比较有话题,那么可以找一个相对来说各个方面都比较好的孩子,来带动张某某学习,这样让他在玩中学习,不知不觉的吸收知识。

    对于张某某这一类的唐氏综合症孩子,我们要多善于诱导孩子学习,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与我们互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知识。

提交时间:2012年09月12日  浏览数:319
我要回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