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开发背景
常州光华学校创办于1986年,2007年学校全面翻新,校园总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拥有9个年级,近200位学生,25位教师,是一所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障教育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教师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先后开展了市级课题《孤独症个训研究》荣获市教科研一等奖,省级课题《整合课程资源,培养智障学生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发展。这些都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的借鉴。
我校生源构成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体,轻度智障学生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在普小随班就读,其中轻度、中度智障学生能够接受一定的教育,学习一些简单的职业劳动技能,个别学生知识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动手操作能力比较突出。重度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些学生不能独立自理,依赖他人帮助。家长们迫切希望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的需求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宗旨。
我校目前使用上海版辅读学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与本土特色无法融合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校本课程的实施,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教基〔2007〕1号 2007.2.2) 我校研究教师从智障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选择对智障学生最有价值的生活技能方面全面开展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程:
(一)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要开展教育科研工作,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多次邀请课题研究的专家,来校作课题引领讲座。深入浅出的讲座使课题组教师明确了研究方向,增强了信心与动力。杨书悦校长带头学习、超前学习,及时将值得关注的好文章,好理论推荐给大家,供大家及时阅读讨论。教师们认真阅读《现代特殊教育》、《南京特教学院学报》等特教专刊,并且经常上网浏览中国特殊教育等教育网站,认真学习国家关于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使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的发展和个人的提高都必须要有教科研来支撑。
(二)建立课题网站,记录课程进展
我校于2009年课题通过审核,确立为省规划办立项课题后就建立了“生活技能”课题研究网站。课题网页犹如一条绳索,紧紧链接了教师们的宝贵资源,网页分“计划性材料”、“基础性材料”、“过程性材料”“总结性材料”、“绩效性材料”五大类。其中内容比较充实的是“过程性材料”和“绩效性材料”。“过程性材料”里面包含了“活动计划”、“活动记录”、“理论学习”、“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五个板块。“绩效性材料”里面包含了“校本教材与教案”、“课题论文”、“学生个案”、“家长心语”、“课题故事”、“学生成果”、“公开课教案”。网站内容翔实丰富,凝聚着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努力,真实记录了全体课题组成员严格执行课题研究计划,扎扎实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三)开展调查研究,摸清现状需求
全面开展课题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现况与需求。
为了有目标有针对地开展好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光华学校家长需求问卷调查”、“光华学校学生生活自理、社会适应情况调查表”、“光华学校学生职业技能情况调查表”等调查问卷。家长们实事求事地反应了智障学生生活自理和职业技能现状,从切身利益出发,对培养智障学生生活技能阐明了自已的观点。教师们根据教学实际恰如其分地对智障学生参加各项生活技能训练的适应情况作了总结与评价。这些资料丰富了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础资料积累,对我校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课题组成员有效利用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课题研究工作明确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四)制定课程纲要,确立培养目标
在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教师经过多次学习与研讨,反复修改,最终制定了光华学校生活技能校本课程纲要与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与评价标准,高年级学生劳动技能(烹饪)校本课程培养目标。纲举目张,课程纲要的确立为课题顺利有序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实施多元评价,课题健康发展
我校实施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课题评价体系,如: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方式多样,有:形象类评价、评语类评价、,园地类评介。根据不同课程,课题教师分别设置了多种评价表,如《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评价标准》《高年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学习评价表》,对课题组教师的评价表有《劳技组考核记录》,对课程的评价表有《光华学校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评价表》、《校本课程教师自我反思表》。这套评价体系经过不断修整,逐渐趋于完善,在课题研究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肯定了学生的多元化的学习过程,让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接受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全面监督与检查,在不断调整与反思中健康发展,全力前行。
(六)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成长
1、有效实施生活自理、职业技能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2009年11月开展了“生活技能大比拼,生活自理我能行”活动,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应,推动了课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2010年5月开展了“学会生活我能行”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的能力。本次活动得到了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中国常州网刊登了活动报道,常州电视台也播出了活动的精彩片断。
2011年1月,开展了“光华小能人”特色竞赛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各展所长,各显神通 ,“光华自强好少年”的称号,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最高的荣誉。
2、重在平时,关注周边环境与时事,动态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技能实践活动,如预防甲流感、防震预演、食品安全等,加强自我保护与自我防范教育,让学生在可体验的情景下学会生活,热爱生活。
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课程建设,效果显著
各子课题组研究,有序进行、不断深入。
1.低年级生活自理能力课题组:
子课题组长刘丽燕非常重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她给每位学生安排了教室劳动岗位,坚持指导学生做好每项劳动工作。她不懈地努力卓有成效,家长们纷纷夸赞孩子越来越能干了。她还每天布置学生回家做好一项家务劳动,如:扫地、拖地、洗菜、洗袜子等,几年如一日,把平凡的小事坚持做成了对学生成长非常有益的大事。
2、中高年级劳动技能课题组:
劳动技能课程是我校实施课题研究,开发校本教材的重点项目。学校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劳动技能校本课程,把劳技课程列入了课表。具体设置的劳动技能课程有:烹饪、刺绣、丝网花、种植、编织。上课地点在各专用教室进行,上课时间分别设置在每天下午进行,学有余力的轻度智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一门或多门劳动技能,其余中重度学生则按课表在各自班级上课,着重培养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丝网花组的学生人人都会独立制作丝网花,质量较高。上级领导来校视察时,丝网花组的学生多次向来宾们展示了才艺,赢得了赞赏与好评。
种植组的学生学会了种植吊兰、水仙花等许多花卉。他们用勤巧的双手美化了校园,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处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烹饪组的学生个个都是小厨师,在老师的培养下,学会了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面点,烹炒各种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他们还经常对外展示劳动技能,做的点心让人啧啧称赞。
这些子课题组的教师根据课题纲要与培养目标,自编教材,不断发展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科学合理的校本教材体系。
(二)家长支持,社会肯定
我校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非常欢迎家长的参与,社会的监督。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通过家长的积极参与,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同时也了解家长的需求,家校一致,共同培养孩子,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为孩子今后适应社会打好基础。凡有重大活动,学校皆邀请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争取了社会的支持与理解,家长们的支持配合,极大地促进了课题开发,六一表彰,学校还特设了“好家长”奖项。
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始终坚持以学生、家长、社会的需要为努力目标,在课题网站中,设立了“学生个案”、“家长心语”、“课题故事”等栏目,以开放融合的姿态接受各界监督,课题实施以来,普遍受到了各界好评。
(三)教师成长,喜结硕果
通过一系列的强化学习,在杨校长的带领下,中青年教师研究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在各级各类教育论文大赛中,教师们多篇论文获奖,在各类评比活动中捷报频传,杨书悦校长被评为2006-2010年度全国特奥工作先进个人,葛小国荣获全国交通银行园丁奖,谢虹、周铭、华青被评为常州市语文骨干教师,葛小国、潘雅萍被评为区“小学教育”学科带头人,刘丽燕被评为区“小学教育”骨干教师……这些荣誉是光华学校教师教科研成果最有力的证明。
(四)学生收获,佳音频传
学生的成长非一日之功,课题网站设立了“学生成果”栏目,真实再现了学生平时扎实训练与学习的过程,也真实展现了学生们生活技能不断提升的累累硕果。
为了展示学生的技能与特长,学校每学年定期开展课题活动大赛,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潜能,尽展所学的舞台,又是对生活技能课题研究进程的实践检验。比赛设立了生活自理、烹饪、丝网花、刺绣、手工、编织等评比活动,比赛时,学生人人参与,各显神通,最终评选出了“生活自理小能人”、“光华烹饪小能人”等优秀学生,面对生活更是信心百倍。
六、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存在问题
1、由于特殊学校分布比较分散,兄弟学校间联系不便,横向交流欠缺,特教专家指导也缺乏连贯性与一致性,因此课题研究的实施有一定难度。
2、学生职业技能培练的实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今后还需进一步开发适合学生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职业劳动技能,并努力争取家长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打开困囿于校园闭门造车的局面,让学生有机会经常接触社会,学习简单实用的劳动技能。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特殊教育投资力度逐年加大,相信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3、教师课题意识亟待加强,真正把自己的课堂作为主阵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
(二)发展方向
1、深化课题研究,促进中青年教师的科研素养的提高。
2、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不断开发建设逐步完善校本课程,促进智障儿童的全面发展。
3、适应形势所需,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观念,扎扎实实,继续做好课题研究。
前面的路还很长,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1年分别出台的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特别重视特殊教育,这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中提出“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我校课题组教师将一如既往,认真落实课题研究,把科研作为教学的常态,教研相长,教研并进,向着教育的理想迈出坚定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