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培养智障生社会适应能力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shjnkt
 

李惠宁 《多管齐下培养智障生社会适应能力》 全国三等奖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20106

 

多管齐下培养智障生社会适应能力

 

李惠宁    常州市光华学校

常州市浦南路61    213001

 

摘要:智力损伤是不可逆的,适应行为的不足却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补偿。因此特殊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培养、训练、提高智障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面。本文根据培智学校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有学生社会适应的实际出发,总结了有效提高智障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几点做法。

 

关键字:智障生  社会适应   

 

 

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上,美国学者提出了智力落后教育的三个目标,即:职业适应、社会适应、个人适应。其中社会适应:指通过学校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习惯和态度,充实其社会经验,发展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作准备。

目前,许多智障学校都比较注重对个人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加大了职前培训的力度,但却忽略了对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我校毕业的学生来看,大部分智障生较难适应学校生活到工作岗位的转换,由于他们个性发展的不成熟,缺少社会行为技能和沟通的技巧,不会根据社会公认的标准,理解和反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做事不够负责任,虎头蛇尾、不守时、信用差、工作习惯差,从而使其领导和同事都会感到厌烦.因此,只有加强对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才能使智障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智障生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过上独立、更统合、更具生产力的生活。

一、在情境中,让智障生人格得到完善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的特性,自己与他人和周围事物间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外貌、内部状态、思想、言行以及人际关系的认知。自我意识是在个体同他人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轻度的智障生大部分在普通学习学习过,曾受到老师和同学歧视,因此他们往往自卑,缺乏自信,讲话声音小,做事缩手缩脚。因而,在教育是应多以张海迪、桑兰以及身边身残志坚的取得成绩的同学或校友为例子,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局限性,不要感到低人一等,应面对现实振作精神与命运抗争,要有坚定的意志、顽强的毅力,用辛勤的劳动克服和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培智学校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我评价不切实际,好高骛远,这部分学生则要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定位,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掌握一技之长,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和长处的岗位上勤奋工作,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那么走上社会后一定会受到社会的接纳和承认。

二、在游戏中,让智障生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

  现代社会成员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是与其他的人一起生活、做事合作完成工作,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教给他们游戏的技能,引导他们和同伴一起游戏,并通过游戏使学生理解和遵守有关的规则,克服自卑和退缩心理;同时培养他们承担相应角色的责任心和能力。当孩子在参与游戏的时候,他作为学校、班级、小组的成员,承担着与这些角色相应的工作,养成承担义务的责任心和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克服智障学生懒惰、散漫的缺点,并延伸到今后的工作和活动中,并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如在传统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分配角色,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等;在传统的“丢手娟”的游戏中,则可以培养学生按次序轮流等候,学会认输等。

三、在实践中,让智障生学习并掌握各种礼仪

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社会举止就是符合社会公认标准和要求的言行。大部分智障生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自身的素质也存在问题,往往会忽略教育和引导自己孩子在这方面的发展。因此培智学校:1、可以利用晨会、班周课等时间,让比一比同学间的着装、服装的整洁、头发等,使学生能够关注自己的仪表,从而做到讲究个人卫生,穿着得体大方,不要邋邋遢遢;让学生模拟自己是老板,来选择工人这样的场景,使学生明白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像,避免摇头晃脑和尽量控制等一些不良体态。2、可以利用语训课的时间,创设招工的场景,让学生学习自我介绍;通过让学生观看餐厅服务员等的接待录像,让学生模拟餐厅服务人员接待,从而使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3、通过在餐厅用餐的时间,培养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做到吃喝东西不狼吞虎咽,不发出声音,夹菜时不能在盘子里翻拣,残渣及骨头等放在较固定的地方,尽量不剩饭剩菜。4、在各种特殊的环境中保持适当的举止。如:在电影院中不大声喧哗,遇到人家办丧事要显得沉痛、肃穆等。

四、在心理辅导中,让智障生学会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中,灵活而现实地管理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自我调节首先是指对自己情感的调节,这个因素在社会交往中随时随地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不同的情感状态会造成完全不同的交往效果,把握和控制好自己的情感,则是交往成功的基本保证。大部分智力落后儿童具有情绪多变、容易激动、难以自控。而这些特点又会导致一系列消极的社会行为。在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等可能因比较了解他们的生、心理特点,往往能够理解、容忍和宽恕他们的不良情绪和行为表现。但进入社会后,人们就不可能完全像老师和家长一样对待他们。因此,在校期间及时加强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训练,使他们逐渐学会适当的自我调节能力。如:针对有的弱智儿童大喊大叫、哭闹、乱发脾气以及一些打人等攻击性行为问题,要认真分析其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采用大喊大叫、哭闹的方式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是其他的原因。针对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心理辅导1、让智障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等待等;2、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能够做到通情达理,与人为善,对同学、老师不轻易发火,适当忍让,更不出口骂人、动手伤人;3、要做到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帮助,通过讲故事、个别谈心等方式的教育使智障儿童知道,由于自己的原因,在生活和工作上经常会考虑不周,难免会做错事,同事和领导的批评,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而且会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有利于改进自己的工作;而且在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的同时,可以使自己收获友谊和尊重。4、要学会对领导或管理人员有积极的反应,学会换位思考。领导和管理人员是工作的组织者和安排者,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领导和被领导、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学会服从领导和管理人员,能以适当的方式反应领导对自己的态度和要求,尽量使自己的态度、情绪、行动符合工作的要求。

只有通过在校期间系统有效的训练,才能在智障生的个人适应和职业适应之间架起桥梁,使智障儿童更快地融入社会,获得工作中的基本常识,有效地提高智障生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文:《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1年第3

期,6-10

2、陶德清:《适应行为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验》,《中国特殊教育》,19992

期,7-10

3、佟月华:《学习障碍学生社会技能缺失极其干预》,《中国特殊教育》,2001

年第3期,35-39

 

 

提交时间:2011年06月19日  浏览数:505
我要回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