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足 生 活,学 好 语 文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8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shjnkt

立 足 生 活,学 好 语 文

——如何让智障学生语文学习生活化

常州市光华学校  潘雅萍

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实践操作,在生活中感知知识,了解知识,增强知识的直观性,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在学中用,用中学,体现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当前,我们培智教育采用的教材以学科教育为主,在内容上侧重文化知识,忽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近几年来,我们培智学校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变化,招收对象已从过去的轻、中度逐步转向中、重度智障儿童。显然,原来的课程,以及在这种课程下的教学已经远离智障生生活。这样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实际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针对现行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让培智语文教学立足儿童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几点尝试。

一、语文教学应该回归生活

在一切为智障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下,我们要遵循特殊教育规律,从智障学生的生存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可接受性出发,培智语文教学要以智障学生适应个人生活、适应家庭生活、适应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生活为目标。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低、中年级选用了上海版适合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使用的生活化教材(高年级使用北京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

    1.观察生活

在北京版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差距较远,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学起来乏味无趣。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露水》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仔细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

2、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群鸟学艺》、《孔融让梨》等课文时,可借助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后还可以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潜在意义的感悟。

3.体验生活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理解。

如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生活中应孕育语文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面条的,则可以让他介绍一下面条的制作过程;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2、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都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一名学生在校园里拾到一张公交IC卡主动交给老师,一名学生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高年级的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厕所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3、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例如:学校组织的一些参观、扫墓、游园活动等,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者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等。

三、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语文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孕育着语文。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教学走近生活,不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语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途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和智障生的认知特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进行,带着弱智生走进生活去学习语文知识,往往可以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1、生活环境利用法
   
培智学校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从智障生认知的特点来看,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学习迁移能力差。
上海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里面的字词大多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在生活中都能看到、用到、接触到。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我就把识字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方面贴近学生,另一方面,易于理解和记住这个字了。如:认方向,对弱智儿童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我在教学时,注意结合弱智儿童的生活环境来教学。首先,是利用教室这个生活环境,把写有东、南、西、北等表示方向性的字词,分别贴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让他们反复辨认和识记,逐步建立在教室里辨认方向的方位感。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周围的环境,创设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适时帮助和引导他们辨认方向,使他们在反复练习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辨认方向能力。又如教“开”、“关”时,联系室内环境,演示“开灯”、“关灯”、“开门”、“关门”;教“走”时,请学生边听口令边表演怎样正确走步,学生个个雀跃;又如教“玉米”时,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摸摸质感,尝尝味道。这样,教学中,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2
、生活场景展示法
    
智障生理解能力差,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让智障生走进生活,让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再现,可以促进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生活场景展示法,可以利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进行。我在教《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半扶半放、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生向课文中的小红学习,上学时向家人告别,利用学校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练习到了学校怎样与老师、学生家长、同学打招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3、生活游戏活动法
   
游戏活动法寓教育于活动中,能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学生智力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发展。如角色游戏做客打电话过生日“排队洗手”“大扫除”等可以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中,在玩中进行实践操作练习,在玩中学习怎样与人交往,提高智障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生活是教育的发源地,语文教学是离不开生活的。当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氛围中、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中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为将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只有让课程适应每个学生的具体特征,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扬长避短,才会向可发展方向进行持续发展。

 

 

 

 

提交时间:2009年10月28日  浏览数:552
我要回复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