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基础性材料+
    让生活促发语言,让思维绽放花蕾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hong76
     ——培养智障儿童语言能力初探  

                         常州市光华学校   华青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在于与他人交往。”为了让智障儿童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同享一片明媚的蓝天,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获得幸福和快乐的方法教给这些折翅的天使,尽一切力量帮助智障儿童发展语言和社会交往能力。而交往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温馨融洽的语言环境        

    1.师生关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智障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遭受过各种冷遇,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需求,排斥、拒绝陌生人的介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与恒心,善意的微笑与赤诚的爱心是开启心扉的万能钥匙,持之以恒,天长日久,必定能得到回报——天使的微笑。 与智障儿童相处,教师不仅仅是谆谆教诲的教师,是可以交心的朋友,甚至是呵护备至的慈母。教师打开了学生的心门,师生交往才有可能,发展智障儿童语言的所有教学活动才有了稳固的情感基础。

    2.克服惰性——鞭策激励人人发言

    智障儿童一般怕动脑怕发言,思维不积极,主动交往的意愿不强。为了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我尝试了许多方法。多次失败后发现了一条有效的措施,我制定了一项课堂规则:每人每课至少发言一次,多多益善,当堂奖励。这无形的鞭子鞭策着这群懒惰的小羊不得不往前挪动。学生们被迫开动起脑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先是班干部带头,而后带动起全班。A组学生能主动发言,B组学生会重复他人语言,C组学生也能在老师一遍遍示范下吐出模糊的发音。老师的各种奖励为他们增添了自信与动力,孩子们享受着成功的喜悦,脸上焕发着自豪的光彩。现在,课堂发言已经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习惯,课堂教学活动生机盎然,充满欢声笑语。

    3.鼓励发言——课堂是发现错误的地方

    智障儿童胆怯内向,强烈的挫折和失败感让他们不敢尝试发言。感人人都需要掌声与鲜花,智障儿童尤其需要他人的称赞与赏识。教师的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夸赞的话语,一个抚慰的动作,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自信让他们在学海里扬起风帆勇敢地远航。我总是不吝各种赞扬。有时轻轻地一句“你真棒”,有时竖起拇指“说得真好”,有时是响亮的掌声,这掌声可以送给他人,也可以送给自己。答错了也值得表扬,表扬他发言的勇气。我反复地给学生灌输这种认识:出现错误很正常,课堂正里是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的过程。渐渐地学生们不再害怕发言了,主动举手的越来越多。

    二、激发积极主动的语言需求

    1.巧设陷阱——跳一跳摘苹果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活动可以巧设一些陷阱,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掉进去,促使他们“跳一跳摘苹果”向“最近发展区”努力,去摘取智慧的苹果。

    例如:教学《游野生动物园》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学习情境:

    黑板上贴满了全身粉红,姿态各异的火烈鸟图片,我引导孩子们上讲台拿图片:“你们喜爱它们吗?喜欢就上来拿吧,这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礼物啊!”孩子们开始有点儿不敢相信,继而欢呼雀跃冲上讲台,伸手去摘火烈鸟。我趁机提了个要求:“想要带火烈鸟回去,还得用上火烈鸟说一句话哟!”孩子们犹豫了,放弃吧,不甘心。为了得到火烈鸟,人人都动足了脑筋。经过一番叽叽喳喳的热烈讨论,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说“这只火烈鸟全身粉红,两条腿又细又长,真好看啊!”有的说:“火烈鸟喜欢吃水中的小虾、昆虫和藻类,因此它喜爱在水边生活”有的说:“火烈鸟十分美丽,我非常喜爱火烈鸟!”有的说:“这只火烈鸟在翩翩起舞。”……学生们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

    2. 模拟情境——活学活用现炒现卖

      生活实践是发展语言的源泉,社会活动是发展语言的起点与终点。我校所用的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是生活情境的再现。智障学生们在课堂小环境里认识社会大环境,学习与社会交往融合。

    例如:教学《看病》一课,我在教室里设立了简易的“挂号处”、“门诊处”、“取药处”。课堂活动就是模拟生活情境,去医院看病。按学生能力差别,我分别让他们扮演病人和医生。病人们饶有兴趣地在挂号处排队,去门诊处跟医生讲述病情症状,按医嘱去药房取药。有问有答,像模像样,表演得真实生动,形象逼真。在这一问一答之间,语言交流不再是单一乏味的训练,而是成了发自内在的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玩得开心,学得轻松,交际语言也掌握得更扎实有效。

         3.眼明心亮一讨论时事举多得

         每时每刻,我们身边都不断发生着各种故事。智障学生的心灵相对封闭,有的孩子存在多重残疾,我校每班都有轻重程度不同的自闭症儿童。为了尽可能、帮助他们走出封闭的空间,我常常引导他们学习关心身边的人、事、物,并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发展语言。学生们打打闹闹难免,有时也会出现小摩擦。是非对错,我一般不轻易下结论,让学生们去自由辩论。镜越擦越亮,理越辩越明。不但锻炼了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而且明白了事理,分清了是非,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一举多得,而乐而不为呢?

    三、拓展其乐无穷的语言世界

    1. 阅读摘抄一学以致用积少成多

    学生们的语言文字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我开始引导他们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学校为学生们免费订阅了多份报纸,如《关心下一代周报》,《书法报》等,学校图书馆里藏书也很丰富,拥有许多儿童读物。课余时间,我根据他们不同层次的阅读能力,找来适合他们需求的各类读物,让他们读书读报,学以致用。学生们在阅读中畅游书海,语言文字为他们展现了一个奇妙有趣的崭新世界。学生们阅读时,我建议他们做做摘抄,把好词好句摘录下来,汇集在一本册子上。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不知不觉间,一些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起来。

    2.语言游戏一轻松愉悦喜闻乐见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智障儿童也是如此。智障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不易集中,较难持久。游戏是个好方法,在愉悦轻松的游戏氛围中渗透知识、发展语言,学生们乐学愿学。语言类游戏种类很多,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是讲故事比赛和词语接龙。故事比赛事先要准备充分,而词语接龙游戏当堂发挥,随意性较强,也更能考验学生们的词汇量,具有挑战性。当他们攻克难关,战胜对手时,满脸扬溢的微笑是最好的自我肯定,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劲头更足了。

    智障儿童走出校门后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大课堂,让我们怀着一颗爱心,带着一份耐心,坚决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智障儿童,即使重度智障儿童也“一个都不能少!”帮助他们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心意,学会人际交往,和谐融入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提交时间:2011年11月09日  浏览数:324
    我要回复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