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学年第二学期行事历03-02
- 2012年2月课题计划 …02-21
- “以生活实践提升智障学生社会适应…09-17
- 课题计划 2011.2 …03-01
- 课题计划 2010.9 …09-19
- 课题计划2010.2 05-15
- 刀工展示11-12
- 准备结题资料 11-12
- 学期工作总结 11-12
- 讨论修改选编的儿歌 …11-12
- 为儿歌集编写收集材料 …11-12
从一无所知到慢慢地进入角色,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边学习边收获着。本学期已经课题研究的第二个学期,一年的时间中,我们从课题研究的门外汉慢慢地成长起来了,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行动研究法这些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生活化、情景化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追求。2010年春学期,我们更是从理论学习走上了实践操作。本学期,我们以课堂为研究阵地,情境创设为着眼点,以学生发展为生长点,探索情景化课堂,生活化教材给培智教学课堂带来的新变化。 一、着眼学生需要,编写校本课程纲要 今年暑假,我们所有课题组成员通过讨论斟酌,编写了“以生活实践提升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的课程纲要,进一步思考了我校实施该课程的优势和劣势。通过统筹安排我们决定从学生必须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确定校本课程内容。并将课程的实施保障体系进行了罗列。在此基础上由课题组组长谢虹执笔撰写了校本课程纲要。 二、选择学生薄弱的能力,编写校本教材 在课程内容的选编上,我们课题组的成员集中大家智慧,从大范围“衣食住行”中选择出学生缺乏的,也是学生必须的“沟通”、“交往”、“认知”等能力,通过反复斟酌、再三修改,确定了各个板块的内容:
然后在此基础上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线索,将以上内容贯穿其中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内容体系的构建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实施明朗化了,课程的操作性更强了。 三、依托课堂,开展教学实践探索 本学期,我们开始了课堂教学探索。为了创设丰富、感性的情景,我们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生动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情境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尽量与所教内容一致起来,为了过年营造过年的气氛,我们购买了灯笼,年历,拉花。让浓郁的中国红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个个新奇万分,兴高采烈了进入了课堂教学内容中。 虽然本学期我们的工作进入了正规,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制定滞后于课题计划 由于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第一次做实践性如此强的课题,很多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知识我们都比较缺乏,因此课程内容体系的确定花了很多的时间。以至于教学内容的编写比预期的目标延迟了很长一段的时间。热闹的冬天这一板块的内容到学期结束没有完全完成,需要占据下一年的时间。 二、课堂评价体系没有确立 我们这一课题的的课堂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主,但是智障学生千人千面,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估呢?我们在思索着,如果施行定量评价的话,学生很多不会说话更不要说写字,普通的量化性测验肯定不可行。定性评价又该从何着手呢?这个问题我们将不断努力,争取在下个学期制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体系。 三、各年段的目标体系没有建立 由于课堂实践开始的比较晚,我们只是通过情景创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提高能力,但是各个年级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尚没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要求。所以下个学期我们一定要先把目标体系的雏形建立起来,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
提交时间:2011年04月26日 浏览数:5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