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大巨人和小矮人》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 常州市东坡幼儿园 | 学科 | 音乐 | 年级 | 中班 | 执教者 | 张瑜 | |
特殊幼儿 | 涵涵 | 年龄 | 5周岁4个月 | 障碍 类别 | 孤独症 | 障碍 程度 | 重度 | |
特涵涵小朋友在入园前就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通过孤独症发展评估量表,该幼儿基本情况如下: 一、语言与沟通方面:他能听懂简单指令,表达能力差,会说简单词汇,如:老师、喝水、小便、再见等。口齿模糊,发音不清,语言缺乏主动性,会简单重复,不会看图说话。 二、认知方面:能够区分方位(上下、里外、前后),相对概念(大小、高矮、长短),以及理解“相同”与“不同”的抽象关系,并能理解不同问句(有没有、谁、在哪里、干什么) 三、社会交往方面:偶尔会主动与同伴交往,但是在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动作幅度比较大, 四、适应能力: 1.在集体课堂环境中,能够保持坐姿并完成教学活动,但注意力集中相对较短。 2.近三周情绪问题有所严重,学习状态不佳,课堂中出现问题行为(打头、尖叫)。 五、大肌肉,大运动方面: 1.幼儿上下肢具备一定的肌力,能做一些跑步,跳跃等动作。 2.上肢力量较弱,精细能力较差,需要在辅助下完成。 3.对复杂指令不理解,游戏规则不明白,需要反复地讲解并在口头指导下能完成游戏运动。 六、生活自理方面: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可以独立进食,独立如厕,会自己穿脱衣服。 | ||||||||
活动内容 | 音乐活动《大巨人和小矮人》 | |||||||
活动 目标 | 班级幼儿: 1. 感知音乐中的高低音对比,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巨人(低沉音)和小矮人(高亢音)的形象。 2. 尝试创编符合角色特征的动作,发展想象力和表现力。 3. 通过合作游戏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建立角色互动意识。 | |||||||
特殊幼儿: 1. 通过触觉(拍打身体部位)、视觉(高低位置卡片)、听觉(乐器高低音)联动输入,建立音乐高低音与巨人、小矮人形象的感知关联。 2. 在教师分解示范和同伴示范下,能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巨人,和小矮人。 3. 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 ||||||||
活动 重点 | 班级幼儿:幼儿能够准确区分音乐的高低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肢体表演。 特殊幼儿: 建立音乐高低音与巨人、小矮人形象的感知关联,并能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 | |||||||
活动 难点 | 班级幼儿:在创编和表现动作时,让幼儿抓住角色的特征,表现出巨人和小矮人不同的形象。 特殊幼儿:角色转换的互动,以及维持共同注意。 | |||||||
活动 准备 | 班级幼儿: 经验准备:能分辨出高低音 物质准备:大巨人与小矮人的音乐、渐强与渐弱的符号、小矮人图谱、彩虹伞、魔法棒 | |||||||
特殊幼儿: 1.知道“大”和“小”大区别 2.将其座位安排在老师正对面。 | ||||||||
活动 过程 | 班级活动 | 个别化参与及支持策略 | ||||||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1.分享故事,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张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会魔法的小矮人,他们每天快乐地劳动,快乐的生活着,这一天,小矮人准备去森林里打猎。听,小矮人唱着歌出发了。 2.听音乐,掌握音乐变化 听音乐,师:小朋友们,小矮人上山时唱的歌有什么变化呢?(声音逐渐变强)工作了一天,小矮人又着歌下山了。师:这次小矮人的歌声又有什么变化?(声音逐渐变弱) 3.师幼小结,感知渐强渐弱 师小结:像这样声音逐渐变强,我们就叫他“渐强”,声音逐渐变弱,我们就叫他“渐弱”。 |
●能分辨出“大巨人”和“小矮人”。知道声音变大、变小了。 (设计意图:唤醒幼儿对“大”、“小”的理解与区分) | |||||||
二、欣赏音乐,感知渐强与渐弱 师:小矮人打完猎下了山,高兴地往家回,突然传来了“咚咚咚”的脚步声。“咚······”声音越来越强,谁来了呀?(出示大巨人)。来了一个大巨人,你们猜一猜小矮人会不会害怕呀?小矮人有魔法呢,他没有害怕,那我们来听一听他是怎么变魔法的? 教师播放音乐的第一句“我变变···变成大巨人”。师提问幼儿:小矮人施展了什么魔法,他是怎么唱的?现在张老师把你们都变成了小矮人,我们跟着音乐变成大巨人。 师:看,小矮人变成了大巨人,比那个大巨人还要大,把大巨人给吓跑了。 2.尝试将“大巨人”变成“小矮人”。 师:现在小矮人想回家,想变回去,这次小矮人会一边施展魔法,一边怎么唱呢? 听听小矮人是怎么唱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变成小矮人。 3.完整欣赏音乐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 完整播放《大巨人与小矮人》, 师:我们一起来听音乐,根据音乐我们来变成大巨人和小矮人。 |
●利用图谱,引导其说出“小矮人”变成“大巨人”和“大巨人”变成“小矮人”的咒语。 (设计意图:利用图谱,将完整的“咒语”进行分解,帮助幼儿完整讲述。)
●邀请幼儿参加游戏,模仿老师或同伴的简单动作。 (设计意图:普通幼儿是可以自由创编动作,涵涵可以模仿老师的大巨人和小矮人形象动作) | |||||||
三、音乐游戏:彩虹伞 今天张老师带来了彩虹伞,它也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大巨人和小矮人的游戏。 | 听老师的提示帮助幼儿分解游戏步骤。 (设计意图:分解步骤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鼓励幼儿能参与到游戏中来) | |||||||
四、结束活动:魔法晚安曲 播放舒缓音乐,幼儿变成"会飞的精灵",一起飞到森林。 | ●能模仿动作跟着老师飞到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