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常州市广化幼儿园 | 学科 | 科学 | 年级 | 中班 | 执教者 | 颜静娟 | |
特殊幼儿 | 小泽 | 年龄 | 4岁9个月 | 障碍 类别 | 孤独症 | 障碍 程度 | 轻度 | |
特殊幼儿情况分析: 小泽小朋友在入园前已经医学鉴定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入园后通过对其进行能力发展评估断,大致情况如下: 一、语言与沟通方面:语言表达较为单一,多以单词或短语为主,句子表达不完整。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只能理解简单的日常用语与指令。 二、认知方面:理解能力差,不愿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分散注意力;能准确说出常见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但在颜色配对和分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认识一些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但在形状的组合和拆分方面,表现较差。 三、社会交往方面:很少主动发起社交互动。在自由活动时间,通常独自玩耍,在与他人交流时,眼神交流短暂且不稳定,难以对他人发起的交往进行充分的回应,当感到不满或生气时,可能会出现哭闹、扔东西等行为,但很难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 四、动作发展方面:(粗大动作)走跑跳能力正常,能双脚连续向前跳,平衡能力有待提高。(精细动作)会用勺子吃饭,能用油画棒进行大块面涂鸦,手眼动作协调性较弱。 五、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独立进食与如厕,会自己脱衣服,脱鞋子,但不会穿。 | ||||||||
活动内容 | 数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 |||||||
活动 目标 | 班级幼儿: 1.通过“给小熊过生日”的活动情境,能主动发现并按物体的特征进行ABB、AAB的规律排序。 2.有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规律排序的乐趣,在做手链、装饰围巾与帽子的手工活动中感受规律美。 | |||||||
特需幼儿: 1.能发现物体的1-2种排列规律。 2.能自己或在老师的提醒下介绍排列规律。 3.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探索活动。 | ||||||||
活动 重点 | 班级幼儿: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的间隔排列规律排序。 特需幼儿:通过观察与发现,在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中讲述自己的发现。 | |||||||
活动 难点 | 班级幼儿: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特殊幼儿:操作活动中,能用一种规律操作设计。 | |||||||
活动 准备 | 班级幼儿: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在小班已经接触了ABAB、AABB、ABC的规律。 2.物质材料准备: (1)教具:PPT教学课件 (2)学具: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垫子若干张、大垫子12张、三种不同礼物的装饰材料若干(毛球、贴纸、塑料吸管等) | |||||||
特需幼儿: 经验准备: 1.位置调整:坐在前排偏旁边。 2.辅助老师(坐其旁边,有必要时给予辅助)。 | ||||||||
活动 过程 | 班级活动 | 个别化参与及支持策略 |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电话铃响)小熊发出生日邀请。 师:小动物接到小熊的邀请,快乐的出发了。 师:小动物们走过森林,咦,你们瞧,森林里的树木和花朵藏着什么秘密吗? 树木:高-矮-高-矮-高-矮 花:红红-黄黄-红红-黄黄 |
●请特需幼儿重复说一说小树排列的规律。 (设计意图:从重复同伴的话开始,从简单的AB模式入手,提升他的成功喜悦感,激发对活动参与的兴趣。) | |||||||
二、发现规律,尝试排序。 (一)发现排列规律,感受不同的排序方法。 1.根据规律排木板 师:前几天刚刮过一阵台风,经过的桥被破坏,我们一起帮助小动物把桥修好吧! 规律一:红-黄-红-黄 师:小象走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缺的这块应该铺什么样的木板? 规律二:三角-方形-圆-三角-方形-圆 师:小猴走的这座桥是什么样的?缺的应该铺什么样的木板? 师小结:原来小象的桥是按照红、黄、红、黄、这样的颜色规律来排列;小猴的是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样的形状规律来排列。 2.幼儿分组修补小桥 (1)师:还有一些小动物的桥也断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把桥修好么?(出示用垫子铺的小桥。) 师:看,这座桥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接下去应该怎样排?(教师示范一组) (2)幼儿四人一组修补桥面。 (3)交流操作结果。 师:谢谢小朋友们帮助小动物们把桥修补好,小动物们顺利地渡过了小河。 (二)探索排列规律,尝试不同的填补体验。 师:小动物们走过了小桥,来到了一条铺了石子的小路上,可是,这条小路也遭到了台风破坏,坑坑洼洼,你们能帮助小动物把小路铺好么? 1.教师引发问题,出示损坏路面。 师:你们发现这些路面藏着什么秘密吗? 2.幼儿小组合作,填补破损路面。 师:这里有四条损坏的小路,请小朋友们4人为一组,选其中一条,一起将它填补完整吧! 3.幼儿介绍并检验操作结果。(每组推选一名代表介绍自己修补的路面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列的。) 4.分组在修补好的路面上走一走、说一说。 师:请小朋友在小路上走一走,并说一说路面的颜色排列规律。 |
●请特需幼儿说一说第一座桥是怎样排列的。教师引导特需幼儿发现是按照红-黄-红-黄这样的规律依次排列。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铺垫,让孩子说一说AB模式的规律,巩固对这种模式的掌握。)
●引导特需幼儿与同伴一起参与AB模式的排序活动,排完后能说一说操作结果。 (设计意图:特需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语言表述、同伴互助,在实践操作中掌握按照一种规律进行正确排序的方法,提升推理与判断能力,巩固与强化对AB规律的认识。)
教师随特需儿童一起在他选中的小路上走一走,并用完整的语言对操作结果进行大胆表述。 (设计意图:通过语言表述与动作强化,进一步帮助特需儿童链接知识经验,巩固知识点,达成教学目标。)
| |||||||
三、拓展经验,设计规律。 1.装饰礼物,再次探索。 师:小朋友真棒,帮助小动物们修好了路。可是小动物发现送给小熊的礼物还没准备好,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小动物的把礼物装饰的漂亮一些吗?后面有三种礼物,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并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饰。 2.分组操作,教师观察。 3.分享交流,验证结果。 师:你装饰的是什么礼物?是按照什么样的规律装饰的? |
●给特需幼儿提供AAB排列模式的图片,鼓励他说出排列的规律,让他按照此规律装饰礼物。 2.辅助教师观察特需幼儿能否独自完成模式排列的学习任务,如果不能,就协助其共同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次增加挑战性,再次引发特需幼儿对按规律排序的深入思考,通过尝试与实践设计规律,提升特需幼儿的思维水平。) | |||||||
四、经验迁移,游戏巩固。 师:收到小动物们送的礼物,小熊非常开心,生日晚会开始了,让我们一起给小熊唱生日歌,跳祝福舞吧!你们在跳舞的时候,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各种动作哦! 师:你想做什么动作呢?(请一名示范) 师:大家一起跟随音乐跳起来吧! (师幼一边随音乐按规律做动作一边走出活动室) | ●教师用眼神、表情、动作提示、言语鼓励等指导策略激励特需幼儿能与小伙伴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