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达州市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为残障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21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jstjzy
charset=utf-8">

达州市聋儿语训部里可爱的孩子们。

关心残障儿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记者近日从达州市残联获悉,目前达州市0到14岁的残疾儿童有2.596万,分为6大类:智残儿童有5380人,视力残疾的儿童有890人,听力残疾儿童有1780人,言语残疾儿童有1160人,肢体残疾儿童有470人,多重残疾儿童有4900人。

都说孩子是明天的希望,应该在全社会的关心爱护下茁壮成长。但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孩子因为肢体或智力残疾的原因,无法拥有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权力。为维护这些孩子的合法权益,同正常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经市编委批准,由市残联主办,成立了全市第一家开展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康复机构——达州市聋儿听力语言训练部。该机构位于通川区西圣公园旁,是教聋儿说话的听觉语言培训场所,是聋儿们向往的康复之地。

社会上许多人对聋儿听力语训部少有了解,近日,记者带着网友们关心的问题访问了这里。

“全市残疾人中0—7岁聋儿有1000余人,每年因药物中毒、遗传等原因新产生聋儿150余人,而这些聋儿家庭大多数分布在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偏远山区,使得开展全市聋儿康复工作困难重重。”语训部的负责人刘主任介绍了这样的情况。“我们承担了全市2.5—7岁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任务。自1995年10月至今,已收训聋儿32期939名,有300余名聋儿进入普幼小学习,培训聋儿家长800余名。”

聋儿语训部里,孩子分走读和在校两类,当有走读的孩子离开学校或者有在校的孩子亲戚接他们出去玩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会忍不住哭。

现在这里生活着6个班共40多名孩子。记者前去时,这些孩子正在不同的教室里认真地上课:有的在学古诗词、有的在学算术、有的在做游戏。他们大部分头上都戴有一个助听器。在一个教室门口,一名女孩正在背诵刚学的诗,刘主任小声告诉记者,“你听她这‘依依呀呀’的背书声很奇怪吧?其实是因为孩子们的发音不准,我们听起来感觉有点别扭,甚至听不明白具体说的什么。但是这比最先她来时已经改善很多了。”

“我们配有启音博士、从美国进口的GSII7听力计和助听器评估仪、感应助听系统、聋儿语训器及助教学的声像系统设备。为更好帮孩子学习、生活,我部积极极争取社会各界为贫困听障儿童捐赠助听器,在训聋儿助听器佩戴率已达80%。”刘主任说,“这还不够,我们争取佩戴率达到100%。”

见到有陌生人来到教室门口,孩子们咧开嘴笑着,手里兴奋地比划着,老师告诉记者,他们在热情地向来人表示问候。“因为学校空间狭小,由于学生的特殊性与外界外人交流困难,几乎算封闭式的,他们平常接触的人少,所以会这样。”

到吃饭时间了,孩子们纷纷涌向厨房。语训部专门为孩子准备了合理的膳食,并且经常更换食谱。就拿早餐来说,面条、汤团、面包、牛奶都是轮换着来的。伙食由专人负责,讲究膳食营养,精炒细作,做到色香味美。生活所需的各方面都比较完善齐备,起居室、洗衣房、洗澡池、卫生间等都很方便,较之以前位于五七师部的原址时条件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该部还为孩子配备了不少常用药,“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一样,尽全力照顾好孩子饮食起居的各个方面,让聋儿时刻生活到干净、舒适、温暖、和谐的环境中是我们的责任。不过,孩子们的精神家园更值得大家关注。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而隔代的爷爷奶奶对他们又不怎么管,”刘主任看着这群可爱的孩子,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略带惋惜的说。“曾经有一个娃娃输液好几天,通知了家长后一直不来,还说孩子从小都是这样,无所谓,这些听着就心寒。”

“希望残障家庭成员能更多的关注这些孩子,而不要觉得因为他们就有种耻辱感。亲情的关爱非常重要。”刘主任说,“有一个5岁的孩子叫王浩然,聪明又敏感。他有一个龙凤胎的姐姐,姐姐很正常,家里把他送来语训部几乎没怎么来看过他。家里再多了一个弟弟后更是如此。这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家长以有残障儿为耻造成的,其实这样很不对。”

集体生活有利于儿童成长。每个孩子都应该享受一种正常的生活,即使他瘫痪、眼盲、失聪或大脑有缺陷。孩子们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有权利在家庭及其周围的环境中获得属于自己的空间。有残障的儿童,成长速度会比较慢,但他们都能以一种属于他们自己的特殊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做他们的父母需要有更多耐心,有残障儿童的家庭要给这种孩子更多的家庭关爱。

近年来,在达州市聋儿语训部的牵头作用下,全市先后在万源市、达县、渠县先后办起了语训班,年训练听障儿童达到130多名,促使我市聋儿康复工作有了较大发展。

提到孩子的精神残疾问题,刘主任说孤独症是精神残疾中最主要的一种,孤独症是一种先天脑部功能受损伤而引起的发展障碍,并表示送来聋儿语训部的孩子中存在有一些自闭症患者(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主要是一些存在明显的的语言沟通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刻板、兴趣狭隘等症状的孩子。孤独症患者最引人注意的是他的怪异动作。他会上下前后摆动他的双臂和双手,跳上跳下,做出种种怪相。几乎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喜欢在靠近眼睛的地方,扭曲玩弄自己的手指。“他们大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尤其敏感”。

“精神上的关爱比物质上的关爱更能走近他们,给他们真正心灵的关爱。四川文理学院的那些大学生志愿者们经常来看这里的孩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给他们更多外界的东西。我在这里代表这些孩子,谢谢文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刘主任说。

带着温暖,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我们携手共同去关心这些需要呵护的孩子们。每一次善良的帮助,都能让他们感受阳光和关爱,祛除阴霾,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