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振云:我们服务的能力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
发布时间:2011年06月16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jstjzy
charset=utf-8">
  

朱振云, 新源西里小学特教部主任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向大家汇报当前新源西里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效果。

应该说新源西里小学的人数并不是很多,特殊孩子占到全校人数的27%,在每年的招生的时候,都有人员的控制,让特殊的孩子能够布局在25—30%之间。虽然说我们的孩子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我们的安置形式却是很丰富的,比如说全日制的普通班,全日制的特殊班,还有资源教室小组和特训,以及资源教室融合性的特殊活动,在我们学校建立起了普通班,特教班还有资源教室三位一体的支持模式,希望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他们适合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孩子从特教班到普通班,需要做很多工作,也需要适应,还需要特别的关照,我们称之为融合的通道,融合通道里面有这样几种形式,第一、个别训练,个别训练会根据每个孩子的需求选择训练的项目,呈现在大家眼前是几种不同的。顶牛的活动希望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互动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沙盘是做心理疏导的,这样的形式是非常多的,也使我们看到,我们特教老师还有资源老师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非常多的。第二个形式是小组课,小组课又分为两个人的小组和多人的小组,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孩子能够跟老师互动和小组互动,经过小组课和特讯之后,就要进入单学科和多学科的融合,到最后的完全融入,在这其中需要几个支持,比如说小伙伴的培养,教师和家长支援,还有普特班主任的追踪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这个过程中,我们特教老师会把他自己专业的理念还有他的知识会教授普通班的老师。在这个孩子融入以后,我们也发现,他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持,我们选择了两个研究点,第一个研究点,是情绪和交往,在这里边,我们就会编很多的游戏,带孩子来做,让他在中间来体验和感受,我们的目标是,调整他的情绪,让这个孩子变得比较平和,让他关注周围的人和事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能够参看别人,也就是看别人去做什么,他自己学着做。再有就是能够理解别人为什么会这样去做,并且根据别人的意图来推测下边他会做什么,并且做出自己的调整。最后是和别人在一起做,来分享快乐。

第二个支持,我们是从学业方面来做,发现融入以后孩子面临最大的压力是学业,学业的过程中,我们也注意了五个活动点,第一适合的学业目标,从国家规定的课程有那么多的目标,我们的孩子对于他来讲,哪些最迫切,哪些是最需要的,也就是适合的学业目标,第二、学习的策略和技巧,通常我们说这个孩子不会学习,他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方法呢,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第三、有一些小朋友会需要一些特殊的方法和窍门,比如说儿歌,你说他不一定能够学得会,但是你给他看个图片就可以学会了,这样一些特殊的方法和窍门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积累的,第四、学习的动机兴趣和信心,我们的孩子是不是愿意学呢,是不是相信自己学得会,需要我们在活动中不断的加强的。还有一个学习最基本的能力,我们是从视听,动触,空间给孩子做调整,使他在课堂上具有读写听这些基本的能力,这个实验我们把特教班的孩子送进普通班,这些融合孩子开始的,2009年的9月,我们把这个方法应用于普通生,发现对追踪证明了这个方法在普通生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随着融合的通道,实际上也是我们非常没有想到的,穿过了这个通道,我们从特殊教育回到了普通教育,今天我们眼里的服务教育和以前是不同的,第一从特殊学生到普通学生,顺着融合通道,我们的焦点从特殊学生转移到了普通学生身上,发现普通孩子的差异更容易被淡化被误解,学习的压力和节奏更容易让他们丧失学习的动机和兴趣,他们需要提示和指导的内容更容易被老师所忽略。各种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更说明了这一点。作为一个特教人,走进普通教育,我发现,普通孩子比特殊孩子学得苦得多。

第二、从资源教师到所有的教师,资源教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越发认识到人的作用,更加重视资源教师的培养,融合教育通道让我们从资源教师的工作看到所有教师的工作,应该说所有教师都需要关注和支持,不管是个人发展规划还是备课上课,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真正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和改善学生的成长环境要从所有教师支持做起。

第三、资源教室小组课到集体课。资源教师小组课带给我们审视集体课的新角度,为什么一个班一年级的时候差不多,六年级的时候差异很显著呢?我们资源教室的方法能不能应用到普通班,这个也使我们看到了减少差异的关键是集体课堂的改变。这个融合教育通道走过来,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快乐,当然西里人对快乐的理解也有自己的解读,那就是孩子和老师都是眼睛发亮笑眯眯的,抬头听胸相信自己的,乐于参与创出佳绩的,这个佳绩并不是指他考多少分,而是他根据自己以往的那个表现有提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认可自己,那就是他的佳绩了。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分享一下我们有一个融合小孩叫小叮当他给我们带来的,他在融合课上的表现这样一个惊喜。刚才那是他第一次走到普通班没有任何支持的情况下他的表现,这是他第二周上课的情况。旁边那个小朋友是他的小伙伴。在第二周的时候,他跟他的小伙伴已经能够站在一起了,这是第三周他们在欣赏一个作品。第三周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不仅能够关注到身边的小伙伴,也能关注到比较远距离的老师了。我们看到在第四周的时候,他基本上会有一些时间跟着同学一起上课了。刚才那个是到普通班去融合的孩子。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学困生,这个是我们在09年9月份的时候,开始做学困生支持计划里面,有两个实验对象,他们会每周做小组课,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给他一些额外的关注,这是他们的成绩,第一个叫彭的小孩是一个男孩子,他是轻度的智力障碍小孩,小月因为学习动机比较低,学习兴趣比较低的小孩,他们在第一次跟班级考试的时候,跟班级的平均分他们俩相差的差不多,第二次在10年的11月份,经过了10个月的训练,他们在考试的时候,跟班级的平均分更为的接近,尤其是学习动机比较弱的小孩基本上跟他们班级相差无机了,小彭因为轻度的智力障碍,他可能需要一个长久的支持,在11年2月的时候,又做了一个测试,这个时候他们已经上到二年级的期末的,他们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那个小月他现在基本上不再需要比较多的去支持了,只要是父母的工作做得好,老师的工作也会经常去鼓励他,他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那个小朋友,我们还在一直的支持和跟踪当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也确实还有很多的困惑,应该说如果我们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新源西里小学因为对普特学生都比较负责,所以我们在每一个普通班中,安插了不超过3个特殊儿童,有的班级里边只有一个,应该说等待融合的孩子,就是我们学校自己特教班等待融合的孩子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普通班的基数是比较少的,所以能够进入的孩子是比较少的,扩大范围应该说愿意或者具备接纳特殊学生的普通班,他的数量也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学校外边还有很多很多的孩子希望能够进来,这个从我们每年招生的情况中也是可以看到的。我觉得我们西里的服务水平是比较好的,但是我们服务的能力应该是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的。第二、普通班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在我们做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其实特殊教育他不光是专业知识,他更是一种眼光,我们普通班的老师,他没有去系统的学习特殊教育的知识,他在应用的时候,他学到了一些技巧他只不过在应用技巧,但是他并没有做特殊教育的眼光,有一些方法在普通班的老师应用起来就有显得有点生搬硬套了。第三、资源教室的技术支持是薄弱的,一个是我们对老师对孩子对家长的支持是薄弱的,更多的是我们资源教室的发展本身得到了支持是薄弱的。比如我们资源教师的培训,应该送资源教师到那儿培训,应该培训什么项目,现在提供这样的服务是比较少的,另外我们资源教师的下一步发展,研究点应该研究什么,这样的困惑影响了我们的发展水平。

通过这次研讨会的梳理,应该说我们在回顾中汲取了力量,相信我们在未来我们做得更好,许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