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明年梅州残疾人将“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梅州市20多万残疾人关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梅州市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出台有效政策,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机构,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了康复服务。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梅州为8.2万多名残疾人提供了有效的康复服务,康复显效率达85%。2012年,梅州将力争实现残疾人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政策先行,让更多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
梅州现有各类残疾人 29.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81%。其中,农村残疾人21.63万,占全市残疾人总数的73.8%。残疾人的康复,需花费大量资金,如何减轻残疾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得到康复服务,这是解决好康复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梅州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先后制订实施了《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梅州市扶助残疾人实施办法》等政策,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2010年市、县两级财政按辖区总人口人均0.3元、0.2 元以上标准安排日常康复经费。梅州还专门制定了 《梅州市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助办法》,为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提供免费服务和伙食补助。
今年24岁的黄东平5年前进行右脚肿瘤手术后,右脚便不能弯曲。由于承受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只好放弃康复治疗。今年3月,她得知康复治疗也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后,便到市残联康复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如今,黄东平的右腿得到了理想康复。据悉,近两年来,梅州市把假肢装配、白内障复明、“三瘫”(偏瘫、截瘫、脑瘫)康复、精神病治疗等康复项目纳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并逐年提高报销比例,极大减轻了残疾人负担。同时,梅州和各县(市、区)残联还建立了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聋儿、智障、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各补助5000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每人每年补助10000元。据统计,2010 年市财政拨出123.8万元专款,免费为867 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强化机构建设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康复机构是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必需阵地,我市康复工作起步晚,底子薄,康复机构欠缺。为此,近年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大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步伐。一是由政府唱主角,筹资兴建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辅助器具供应服务中心及各县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等,残疾人康复用地达5000多平方米。二是政府搭台,华侨唱戏。大埔县由政府划拨土地,华侨捐资246万元,兴建一栋2852平方米的大埔县残联荣春康复医院,目前,已开展精神病康复治疗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康复事业,占地5000多平方米的市残联康复医院由个体户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已开展白内障复明、“三瘫”、低视力康复、假肢、矫形器装配项目。目前,全市共建立了残疾人康复机构21个、面积1.9万多平方米。
有了康复机构这个 “堡垒”,还需要守住“堡垒”的士兵。为此,梅州市分批选送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机构进行培训和跟班学习,提高康复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邀请专家、组织业务骨干到基层康复机构检查指导,提升康复服务质量。
有了阵地“堡垒”,梅州广泛开展白内障复明、脑瘫康复训练、听力言语训练、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低视力康复、精神病康复治疗等康复项目,实现了市、县两级康复机构和康复项目全覆盖。目前,在全市各级残联系统的康复机构中,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的残疾人达599人,残疾人的身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和改善,康复显效率达85%。
完善康复网络推动社区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涉及面广,需利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梅州按照“社会参与、资源共享、残疾人受惠”的原则,积极整合康复资源,逐步形成以专业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网络。
梅州首先对全市康复服务机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整合卫生系统资源,充分利用卫生系统的机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训练指导服务,实现优势互补、有效统筹。如对梅州城区的市、县两级3个康复机构,采取市本级开展脑瘫、听力言语康复项目,梅江区开展智力康复项目、梅县开展孤独症康复项目的方式,既有利于资源整合,又有利于残疾儿童的康复,避免了重复建设。
梅州还积极开展创建 “社区康复示范县”和“白内障无障碍县”活动,推动社区康复工作。目前,全市配备了650多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大埔县还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县、镇、村三级残疾人精防康复网络,建成社区(村)精防康复室254家,配备看护员254名,对全县3466名精神病人建立了档案和卡片,在全县分设6 个精防点覆盖全县的门诊病人,定时定点到各个精防点为全县600 多名精神病人免费送医送药,精神病人康复效果显著。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罗娟娟 王清林 徐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