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本网讯(胡平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和“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名句被千古传诵,其蕴含的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和认真做好每件事的道理,对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教师,特别是肩负“育残成才”的特殊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借鉴意义。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以残障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从细微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地培育着这些原本失去希望的孱弱幼苗,重新升腾起无数个家庭的希望,不断缩小残障孩子和正常孩子的差别,提升着残障孩子的生命质量。
从细节入手,规范管理,营造了博爱和谐的校园风气
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兴山特校管理的特色。而这个特色离不开一个中心词——细节。学校遵循“三个有利于”的管理原则(有利于教师的团结、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师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学校领导从细节入手,严于律己,公正廉明,率先垂范,使自己成为教师尊敬和效仿的榜样,以自身的示范行为激励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教师,引起全体教师情感上的共鸣,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从细节入手,尊重教师的独立人格,关注教师的个性和特长,深入教师群体了解所思所想,最大限度地将教师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整体目标整合起来,实现二者的统一,将学校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促使教师形成了“校荣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倡导“三少三多”,即少一点强制,多一点尊重;少一点疑虑,多一点信任;少一点儿不准,多一点自由,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工作空间。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非常特殊,教师在工作中付出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也许还不能收获到一点点普校教师能够体会到的成功的喜悦。无形中增强了特殊教师的心理压力和职业迷茫。据此,学校主张在保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多给教师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足够活动的空间。对教师的工作量不下死任务、硬指标,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对象,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找到合适位置,显示最大才能。教师之间形成了团结、合作的群体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了尊重、信任的同事关系,每位教师在充满人情味儿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怀着快乐的心情为学校工作,实现自我价值。教师们感觉到政治上得到了关心,工作上得到了需要,学习上得到了支持,生活上得到了帮助,条件上得到了改善,合理要求得到了满足。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人文环境已经成功构建,博爱和谐的校风已经形成,“严谨、求实、敬业、爱生”的教风已经落实到面对每一个残障孩子的每个细节。教师们甘守清贫,敬业奉献、淡泊名利,爱生如子,不断探索弥补缺陷、发展优势的教育策略,为提升山区残障孩子的生命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细节入手,德育创新,培养了文明进取的特殊学生
残障儿童生理上有残疾,心理上有创伤。加上社会上还存在种种偏见,人们对他们的了解认识不够,关心和尊重不够,有些学生在家庭里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这些学生性格自卑孤僻、封闭多疑,也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伤痛。兴山特校从细节入手,牢记“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构建完备的德育体系,引导这些残障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了一大批文明进取的小公民。
一是构建了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德育网,将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实行“三线管理”,全天候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纠正不合格言行,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好习惯。学校德育工作由政教处主抓,每天实行政教处——班主任——班委会、值周领导——值日教师——保育员——学生会、学生会——寝室长——班委会的“三线管理”模式,将学校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科学结合,督促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二是利用节假日、重大活动,结合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用残障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他们身残志坚的意志品质。三是学校常年坚持升国旗制度,每周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学生宣传政策法规、校规校纪,反复强调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常规,抓好养成教育。四是落实每月星级评定等管理环节,一月一评定,一月一奖励,一月一兑现,用榜样的力量激励残障学生不断弥补自身缺陷,纠正不良言行,成长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五是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活动,增强残障孩子的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知法懂法不犯法。六是学校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由参加过专门培训的心理辅导老师承担每周一次的讲座活动。针对这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引导和纠正,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确保处于青春期的残障孩子心理教育无盲区,不断提高他们判断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积极乐观、健康向上、面对现实、勇于挑战的阳光心态,为今后融入社会能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细节入手,全人教育,打造了高质量的特殊教育
全人教育是指教学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力、经验、性格、意愿等主观条件,并加以配合之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而能快乐学习。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强调教育的范畴应该是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同时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学习需要与顺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习者才能在心智及体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发展。换句话说,也就是要让学习者不仅学习到各种知识,还要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并且启发他们学以致用,帮助具备相关知识以因应现实社会的种种考验,更重要的是拥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将来他们就会懂得如何走正确的路,做正确的事,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危机并转成正面的机会,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愿意服务大众、贡献社会。由于残障儿童的身心特点,采用全人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兴山特校在创新德育工作,培养残障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同时,还在特殊孩子的智、体、美、劳等四育上下功夫。争取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方式,实现弥补缺陷、发展优势、化弱为强、育残成才目标。根据每个残障孩子的身心特点,选择生活化的教育内容,既让能力强的学生吃得好,又让能力稍弱一些的学生吃得饱,保证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实现最大化发展;根据特殊学生学得慢、忘得快的心理特点,实施 “低起点、少容量、重分层、小步子、多循环”的课堂教学,保证课堂四十分钟对每个孩子都是高效益,每个特殊的个体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内容,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杜绝了“你讲你的,我玩我的”的无效课堂,打造了“面向全体、均衡发展”的适合不同能力学生的高效课堂;由单一的科目教学逐渐向主题活动转变,讲究不同科目之间的相互渗透,实现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既能掌握文化知识,又能养成生活需要的职业技能;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提升审美能力。多年来坚持的全人教育,打造了高质量的山区特殊教育,为更多的残障儿童带来了发展的福音。
从细节入手,内外联动,收获了特殊教育的累累硕果
兴山特校从细节入手,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两条腿走路,确保每名学生毕业后都有较好的归宿。如聋生毕业后能进入宜昌市高中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智障生至少能掌握一门生存技能,能减轻父母的负担,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近年来,该校毕业生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还培养了2名聋人大学生,填补了兴山聋人大学生空白。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年的助残日已成为社会捐资助学、捐献爱心的一道亮丽风景。校内教师扎实坚守,培养残疾儿童,校外力量倾情奉献,支持特教发展,上下一心,内外联动,共同描绘了山区特教的美好未来,也收获了特殊教育的累累硕果:学校先后获得“示范家长学校”、“文明单位”、“平安校园”、“安残助残先进单位”、等多种荣誉。2010年5月参加“宜昌市第九届红领巾文艺汇演”获得“特别奖”。办学经验在《现代特殊教育》、《特教天地》《三峡日报》、《兴山通讯》和县有线电视台都做了专题报道。
有什么样的理念指导就有可能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这是兴山特校校长陈振兴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的理念是:从“大处着手”体现办学者的教育理想、教育理念、教育境界,他强调教育者具有超前意识,高屋建瓴,鸟瞰全局,志存高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充满“细节”的时代,细节已成为决定我们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我们特教工作者必须树立精益求精的理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用“从细节入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坚持不懈地关注小事和细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在小事和细节中逐步积累成功的要素、孕育成功的希望。不断激发残障孩子的生活热情,点燃残障孩子家庭生活的希望,提升他们自身的生命质量,从而不断发展“弱势群体”、“边缘人”的优势,尽量弥补创建和谐社会的“短板”缺陷,将学校办成宜昌市乃至湖北省特殊教育领域里一朵绚丽的奇葩。
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