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特教园丁奖获奖教师杨晓华个人事迹
在哈尔滨市启迪学校有一位被所有学生称为“妈妈”的人——杨晓华,她时刻把自己从属于为残疾学生服务的角色,为大家办事实、办好事,努力克服种种问题尽能力为教师谋福利,以其清正廉洁的思想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平易近人的处事风格,赢得了各界一致的良好口碑。可在这些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她还是一个“星星”孩子的母亲,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那些残疾孩子的妈妈们不要轻言放弃。
人文管理引领学校发展
杨晓华同志自2004年担任启迪学校校长职务以来,本着服务于民的宗旨,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自觉接受教师们的监督。保证一年二次教代会的召开,并通过教工代表的讨论形成学校的各项管理法规。
带头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新问题,创造出符合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从生活、工作的点滴做起,时刻发挥自身的优势,工作事事想到前、干在前。她带领各位教师开展各项纷繁复杂的工作,在一言一行方面始终为教师做表率,树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她为大家的付出、为师生的服务,事件数不胜数,至今师生还历历在目。如教师过生日会在当天收到她书写祝福的贺卡;小产的年轻教师会喝到她亲手煮的汤等。
为了学校能够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她提倡“勤俭节约”良好风尚,带领教师勤俭持家;而面对许多的外事活动,她却慷慨解囊,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工资拿来垫付。许多的学校维修更是没少用她的“私家物品”,学校缺东少西,她就把自己家的物品拿来“充公”使用,老师们都笑称她家是“小后勤库”。她舍小家为大家,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为学校添砖加瓦毫无怨言。
课程改革促进残儿自立
为了让残疾学生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将来可以独立生存、生活,她带领教师结合新课标对培智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在保证各科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家长的需求和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师自编校本课程,先后开设了蒙氏、速算、按摩、家政、律动、手工绣(十字绣、苏绣)、美工、微机、特奥体育项目训练课等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学习一系列的生活就业技能。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促进智障学生在学校得到了全面缺陷补偿教育,职业技能和生活技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为将来回归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建校至今,毕业了 12 届学生,共百余名,其中 40 多名走入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如:开设复印社、经营个体、入伍以及一些手工业工厂等。
坚强面对筹办自闭症康复中心
这样一位年轻的女强人,带给大家的永远是乐观,充满活力。可是谁又知道她也是一位自闭症孩子的母亲。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从女儿三岁起她就带着孩子开始踏上了早期干预康复训练的漫漫长路,承受着精神与经济上的巨大压力。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感觉女儿真的在长大了,变得比以前懂事多了,每当听着女儿主动喊妈妈,感觉是最幸福的!
2000年以来,学校接待了多位这样的家长,他们迫切希望特殊教育学校能够接纳自闭症的孩子。面对这些承受巨大痛苦的父母,面对一个个幼小的患儿,杨晓华觉得该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了 “哈尔滨市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中心” 的筹建工作。几年来,她奔波于市区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与部门的领导反复论证,争取支持,在得知她是一位这样的母亲后,都被她的精神所感动,拨出专项资金投入专项康复设备,市教育部们为此还把自闭症教育康复训练中心列为市特殊教育三大中心工作之一;没有专业师资,她带领老师钻研相关理论,带领老师赴北京、广州、山东等专业医疗和训练系统学习;没有理论技术支持,她与市康复医院结成对子,建立科研课题,与相关的专家进行研讨实践,形成完善的教育康复课程体系;没有教室、器材,她带领老师利用假期粉刷教室,自己布置。终于,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在她与教师的努力下,“哈尔滨市自闭症教育康复评估指导中心”于2005年正式挂牌成立,市区教育局部门和财政部门又先后投入百余万元的专项训练设施和仪器。几年来,她培养出了一匹专业的康复师资队伍;为孩子分析病因,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培训计划;她大胆提倡动态教学,提出减少逻辑、理性课程比重,增加感觉统合训练、静态课、言语训练、社会适应课程的比重,形成独特的教育康复训练课程体系。杨晓华说:“我不但要帮助自己,还要帮助那些同样不幸的家庭。” 通过家长们的相互宣传和学校教师深入学区下属的13个办事处近百个社区的调查动员,现在,这里有三十多名孩子接受长期康复训练,同时还为近百个有自闭症孩子的家庭提供帮助。至今,已经有各地近百名的孤独症患儿接受过训练,有的孩子已经进入正常幼儿园和小学入读,有的也已经能进入智障部接受系统教育。现在,本机构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网站已在全国发布。该项工作曾被列为2006年原区政府“十件大事”之一。杨晓华校长也荣获了区“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学生、家长走出孤独,更为社会减轻了担,并且成为省内、乃至国内首家教育公办的自闭症教育康复机构
在思考中不断进步
她的工作取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支持和认同。学校发展的成就令人瞩目,尤其是近几年的跨越发展更是令人振奋。多次获得市级精神文明单位、省级残疾人之家、市区级先进集体、市特殊教育先进集体、市帮残助残先进集体、区先进党支部等几十项荣誉。
成绩面前她并没有提留并没有停留,反之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这些智障学生中有很多存在脑瘫、癫痫等症状;自闭症的学生也形色各异,但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实质病变。对待他们,能不能象正常学生一样只依靠教育经验和教学技巧?在教育的效果上是否和教育的付出成为正比?借助医疗再附以教育培养,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几个问题成为我们近几年工作的重点课题。于是她大胆进行了尝试:让省中医院的康复科主管院长以及康复科李主任带领博士生参与我们的康复教育,在他们的协助下,进一步了解了不同症状学生所具备的感知觉、理解、接受等各项程度的强弱,依据这些有效的资料,制定教育计划、调整教育课程。经过几年的验证,已经证实我们这种“医疗介入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切实可行的,是成功的。实验的孩子中,脑瘫的孩子已经能借助楼梯的扶手自由上下五层楼;自闭症孩子鹦鹉学舌的症状已经得到改善,能够准确与人交流和表述;手握笔都不会的孩子已经能有力的写出阿拉伯数字;暴躁的情绪已经稳定;不良的饮食习惯已经得到改善;甚至两名自闭症学生还作为黑龙江省体操队的成员参加2006年9月16日在长春举行的全国体操比赛,获得了男子跳马和高低杠铜牌、第五名;女子平衡木铜牌的好成绩。自闭症孩子参加国家比赛并取得成绩,是很难见到的,也是很多自闭症康复教育工作者很难达到的,但是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在科学、有效的康复教育、训练指导下,做到了!我们共同创造了这个奇迹!!这个消息给广大自闭症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曙光,我们证明了,“他们”走出了孤独,走进了参与和体现自我的行列!
杨校长做为一位残疾孩子的母亲、特殊教育的管理者,特别注重“爱”字当头,民主化管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供师生快乐生活的“家”,保障了教师们在这里可以无忧的努力工作。在她的支持下,学校各项得以工作顺利开展并快速发展, 26位教职工在她的引领下积极进取,努力拼搏,谱写着特殊教育的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