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小组介绍+
-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热门文章+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特教动态+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您现在的位置是:常州市光华学校 >>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特教动态
特教老师一年让七名聋哑孩子上大学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03日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jstjzy
charset=utf-8">40岁的陈冬梅是商丘市特殊教育中心的一名语文老师,由于班里的孩子都是聋哑或智障孩子,虽然平时工作中付出的心血比普通老师多,但未必能“桃李满天下”。陈冬梅将自己18年的青春年华融入到这个 “残缺”的世界里。
2月27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栏目报道了这名特教教师的事迹和她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
▲▲第一节课后号啕大哭
1990年大学毕业后,陈冬梅被分配到商丘市郊区的一所小学教语文。1993年2月,因教学成绩突出,她被调往特教中心。
“当我看到不少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很难与人沟通时,我感觉自己应担起教育这群孩子的责任。”随后,陈冬梅成为11名聋哑孩子的语文老师。
第一节课,陈冬梅认真备了3个小时的课,并向老教师们学习了手语,但当她看到讲台下一张张面无表情的小脸时,受到的打击很大。“我讲的学生不理解,学生打的手语我看不懂,没办法与学生交流,这是做老师最大的悲哀。”下课后,当时仅23岁的陈冬梅在办公室号啕大哭起来。家人劝她调离特教中心,但躺在床上的陈冬梅却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陈冬梅就赶到学校,准备第二节课。这一次,她把课上要说的话都写了出来,每一句都打出手语,并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值得高兴的是,这节课,有个别学生开始点头。就这样,又有了第三节课、第四节课……
▲▲用爱感动每一个孩子
在和陈冬梅聊天时,记者注意到,她说话时的表情很丰富,且一直在打手语。“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有时高兴了连唱句歌都打手语。”当陈冬梅把手语学会之后,遇到的更大麻烦是不少学生不会手语。
刚入学的聋哑孩子,对最基本的发音和手语都很陌生,要和他们进行沟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令,陈冬梅都要经过多次面对面近距离辅导。但即使她的嗓子喊哑了,仍然有学生学不会。她只好一点点教,把每个动作细化。
令陈冬梅犯难的是,初入学的孩子大多患有自闭症、脑瘫、语言障碍等,而这些孩子都是从家里直接来到学校,在家里只认得父母,来到学校根本不愿接受任何一个陌生人,“但只要你肯真心对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感动他们,孩子们迟早会接受你的”。
▲▲班里残障学生全考上大学
对于正常的孩子,老师们尚且不能做到让他们全部成才,考上如意的大学,更不用说那些聋哑、智障等有“残缺”的孩子,而陈冬梅却做到了。
2009年7月,陈冬梅所带班的7名聋哑、智障学生参加了中州大学和河南省高等师范学院的“聋人高考”,结果全部考上了大学。一个班的7名聋哑、智障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对此,陈冬梅谦虚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特教中心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了解,该校从2004年起就采用了和普通学校一样的教材,只是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做了调整。
18年来,陈冬梅共获得各种荣誉近40项,曾多次被评为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和科研成果奖,并被省教育厅评为“德教双馨十佳教师”。
“陈冬梅带出来的残障学生身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是在用自己的精神影响孩子们。”商丘市特教中心校长何迎春如此评价陈冬梅。
“特教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折翅的天使’,他们或许不活泼,但同样纯真;他们或许不聪明,但同样可爱。”陈冬梅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些特教中心的孩子长大以后都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都能有一技之长。
2月27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整点新闻》栏目报道了这名特教教师的事迹和她所从事的特殊教育事业。
▲▲第一节课后号啕大哭
1990年大学毕业后,陈冬梅被分配到商丘市郊区的一所小学教语文。1993年2月,因教学成绩突出,她被调往特教中心。
“当我看到不少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很难与人沟通时,我感觉自己应担起教育这群孩子的责任。”随后,陈冬梅成为11名聋哑孩子的语文老师。
第一节课,陈冬梅认真备了3个小时的课,并向老教师们学习了手语,但当她看到讲台下一张张面无表情的小脸时,受到的打击很大。“我讲的学生不理解,学生打的手语我看不懂,没办法与学生交流,这是做老师最大的悲哀。”下课后,当时仅23岁的陈冬梅在办公室号啕大哭起来。家人劝她调离特教中心,但躺在床上的陈冬梅却怎么也睡不着。
第二天一大早,陈冬梅就赶到学校,准备第二节课。这一次,她把课上要说的话都写了出来,每一句都打出手语,并在镜子前反复练习,值得高兴的是,这节课,有个别学生开始点头。就这样,又有了第三节课、第四节课……
▲▲用爱感动每一个孩子
在和陈冬梅聊天时,记者注意到,她说话时的表情很丰富,且一直在打手语。“这么多年都已经习惯了,有时高兴了连唱句歌都打手语。”当陈冬梅把手语学会之后,遇到的更大麻烦是不少学生不会手语。
刚入学的聋哑孩子,对最基本的发音和手语都很陌生,要和他们进行沟通,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指令,陈冬梅都要经过多次面对面近距离辅导。但即使她的嗓子喊哑了,仍然有学生学不会。她只好一点点教,把每个动作细化。
令陈冬梅犯难的是,初入学的孩子大多患有自闭症、脑瘫、语言障碍等,而这些孩子都是从家里直接来到学校,在家里只认得父母,来到学校根本不愿接受任何一个陌生人,“但只要你肯真心对他们,用自己的爱去感动他们,孩子们迟早会接受你的”。
▲▲班里残障学生全考上大学
对于正常的孩子,老师们尚且不能做到让他们全部成才,考上如意的大学,更不用说那些聋哑、智障等有“残缺”的孩子,而陈冬梅却做到了。
2009年7月,陈冬梅所带班的7名聋哑、智障学生参加了中州大学和河南省高等师范学院的“聋人高考”,结果全部考上了大学。一个班的7名聋哑、智障学生全部考入大学,对此,陈冬梅谦虚地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特教中心科学的教育方法。
据了解,该校从2004年起就采用了和普通学校一样的教材,只是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做了调整。
18年来,陈冬梅共获得各种荣誉近40项,曾多次被评为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和科研成果奖,并被省教育厅评为“德教双馨十佳教师”。
“陈冬梅带出来的残障学生身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力量,她是在用自己的精神影响孩子们。”商丘市特教中心校长何迎春如此评价陈冬梅。
“特教老师面对的是一群‘折翅的天使’,他们或许不活泼,但同样纯真;他们或许不聪明,但同样可爱。”陈冬梅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这些特教中心的孩子长大以后都能自食其力,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都能有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