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为办学宗旨,走出了一条“规范中出特色,创新中求发展”的办学之路,形成了“教育、康复、职业培训一体化”的办学模式。逐步建设成为一所省级规范化学校。目前学校共有12个教学班,138名学生,其中义务教育学段106名,职教班32名。近几年,我校立足智障学生实际,以贯彻新课程方案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进行了积极有效地实践和探索,为智障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 立足新课程改革,为劳动职业教育增加活力
“十五”以来,培智学校的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多数轻度智障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培智学校主要招收中重度智障儿童及自闭症、多重残疾儿童,这一生源的变化,给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教育部在二00七年印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方案”不仅明确提出了培智学校新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原则,也对培智学校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阶段,我校从贯彻新课改方案入手,制定了符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课程方案。在劳动技能课的安排上,我校把九年义务教育按照“三、三、三”分段,制定了劳动技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低年级段,以劳动教育和手工劳动为重点,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开始,通过多种劳动形式,形成初步的手工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中年级段,在增加家务劳动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公益劳动和生产性劳动的内容,使劳动不仅面向自己和家庭,还面向集体和社会,使学生初步学习一些有生产性质的简单劳动。高年级段,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进行劳动职业教育,培养职业能力,让学生掌握一两种职业劳动的技能,为义务教育后的职业教育奠定基础。在日常教育训练中,我校把劳动技术教育和康复训练结合起来,注重感知觉的补偿和精细动作的训练,使之有利于劳动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的具体安排上,我校注重把生活化的内容体现出来,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增加了职业教育的活力。例如利用家政室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小社会"中学习,
训练如何接人待物,怎样铺床叠被、整理房间等基本能力。在模拟家电商场和模拟超市中,创设“小小售货员”,“我去超市买东西”等情境,让大社会浓缩于小课堂,使学生于小见大,掌握生存的本领。这种体验式学习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新鲜感,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也经常带领学生走入社会,搭建与外界接触的平台,努力为智障孩子提供生存发展的空间。我校作为历下教育的窗口学校,逢重大节日及庆祝活动、上级领导、各界人士来校参观者络绎不绝,自然少不了学生的参与,为来宾表演节目、展示技能等,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来感知事物,在动手操作、表演、动口表达、动脑思考中得到直接锻炼,使其潜力在实践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外,利用春游、秋游到公园中领略大自然的美;重阳节带学生走进老年公寓开展送爱心活动;走进大型超市进行爱心义卖,为贫困同伴捐献物品等活动,以此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掌握适应社会所必备的知识,为回归主流社会打下基础。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确立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新模式
(一)课程生活化。我校职业教育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结合办学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课程方案。为学生开设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基础课程的设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满足智障学生离开学校、踏入社会基本的生活需要。主要包括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各地开展专业课的情况也参差不齐,我校教师在职教校本教材编写中,根据市场需求和智障学生的能力,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把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前提,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二)专业动态化。专业课程包括面点、面塑、编制、烹饪、缝纫、家政等。我们将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知识课、专业技能课、操作练习课、生产课、及实习指导课。为适应市场需求,我们经常走出校门,考察社会各种工种工系,找到与残疾人就业能相契合的点,与用人单位联系,运用双赢策略,签订合同,及时调整学校的课程结构和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成为动态化管理,多角度为学生提供适合各自特点与需要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分析其自身的职业能力,教授适合其学习的内容,不仅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还要让学生“学得好,立得住”。经过职业教育阶段的学习,个个都能掌握一技或几技之长。
(三)能力个性化。遵循“个别化”的原则,在教育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多手段、多途径的了解,找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和其他潜在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或取长补短或扬长避短,尽可能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展示学生的多元才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职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在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坚持“个性发展、共性成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发展。
三、注重因材施教、探索职业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教师遵循劳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职业培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依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实际,不仅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内容,而且选择多种多样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掌握多种劳动技能,形成劳动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劳动内容和形式,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提高。
在职教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人格并重,一方面,把专业学习的一般规则作为训练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另一方面,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感、合作能力等职业品质。专业课在面点制作理论学习中,对面点的主要风味、流派和分类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选料常识,认识了各种坯皮原料和馅料,并能分辨出各种不同的调辅料和添加剂以及他们的特性及用途,知道了一些常用传统工具及设备,会使用并养护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面点制作的基本操作工序及基本技能,如:花色饺子、面包、蛋糕等各式中西小点心近十几个品种,掌握了蒸、煮、炸、烤、烙、炒的技能。民间传统工艺面塑教学,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和面的技巧,知道了面塑作品如何保存,能调出做面塑需要的颜色,能利用面塑工具制造出简单的禽鸟、动物、花卉等。工艺品研发掌握了近五种丝网花的制作、十字绣刺绣方法、各类编织的编制及工艺鞋垫的刺绣等。工艺品的制作,促进了学生手眼协调发展,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
四、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双师型”的职业教育团队
学校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力度,组建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挑选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素质优良的教师充实职教队伍。通过多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初步打造出一支“一全”、“二能”、“三具备”的教师队伍。“一全”是指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二能”是指既能从事文化课、理论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的教学;“三具备”是指既能授课,又具备进行专业开发和教学研究、编写教材的能力。
结合特教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采取多种培训形式,一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一方面派老师到企业,如济南大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商贸学校、济南民俗艺术馆等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请专家到学校讲座、解决师生在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还多次派老师到上海、北京、佳木斯等地参观职业教育,学习先进经验。参加残联、社区举办的各种技能培训等。二是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采取示范性学习培训、交流式学习培训、专题式学习培训、专业拓展类学习培训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地调整教师专业结构。学校还定期举办开放日,让参加培训的职教教师向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技能展示,开展技能大赛,职业班作品擂台赛等,促进职教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为职教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积极推荐参加省、市教学评比活动,薛静老师获市电教评优课一等奖,王慧老师成为济南市小学学段特教学科第五批学科带头人,王昆老师成为济南市职教中心组成员。
五、搭建平台,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
学校努力创造机会,让智障学生与正常人多交流,让社会和智障学生充分接触,相互了解,相互接纳,为学生回归主流社会创造条件。一方面我们带领学生走出去,如国际残疾人日,职业班学生在沃尔玛超市举办了“奉献点点爱、点燃颗颗心”的大型义卖活动,学生拿出自己亲手绣制的十字绣、剪纸等作品进行义卖,现场制作的丝网花、捏制的面塑作品更是供不应求,得到善款2730元,全部捐赠给重度烧伤儿童高爽,用于他的救治费用。残疾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回馈社会,帮助他人,唤醒残疾学生社会价值感,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请进来,利用助残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到校参加“爱心撑起蓝天、真情回报社会”为主题的助残活动,学生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和技能展示,充分体现了残疾学生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来宾们耳闻目睹,对智障学生在感官上有了新的认识,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学生的作品还走出了国门,实现了国际间的交流。丝网玫瑰花被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领导作为出访台湾的礼物,赠送给台湾同胞。中国结、十字绣、剪纸、布贴画等作品在济南市残联领导出访欧洲时,带到英国博物馆进行义卖创下不菲的外汇收入。
六、广开渠道,打造职业培训、就业安置相互贯通的立交桥
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残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问题,更要重视解决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后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或教育自身的力量,必须调动和整合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实现多种办学模式相结合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残疾学生通往社会、通往工作的新途径。我校与残联、劳动部门密切联系和合作为残疾学生顺利获得参与就业的入门资格开辟绿色通道。例如:通过残联为学生办理残疾证,争取残疾人该享受的利益;与劳动部门协商为残疾学生考取面点等级证书。此外,还与济南市民俗艺术学校联合办学进行民俗工艺品的研发;与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达成协议,实现了制作丝网花产、销一条龙订单式办学形式。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学习—培训—反馈—上岗”的机制,有效地解决了实习基地少,职教师资缺乏等问题。
我校针对智障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了就业的思路:推荐有基本劳动能力的轻度智障毕业生进入智障残疾人庇护所,同济南连发医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济南大家园家政服务中心、大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济南民俗艺术馆等单位合作,为他们提供订单式培训,择优就业。也可在政府、社区、家长的帮助下自主创业。目前我校已经和济南连发医药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和济南一家做出口工艺品的公司合作,进行订单式培训。中度智障学生以辅助就业或半独立就业为主,帮助联系外加工产品。重度智障学生主要是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料理简单的家务,提高生存、生活质量,享受职业体验,满足对家务劳动技能的需求。对义务教育阶段后的学生就业,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弹性管理,灵活安排。愿意来参加职业培训的学生,随到随收。而具备了一定就业能力的学生也可以经过家长与学校的协商,提前安排就业,如:李重阳同学经过在校两年培训后,已成为一家宾馆的服务员。孙晓菲、姜坤、史照鑫同学也分别成为制作手工艺品的工人,单位的保安和从事家政服务的工作人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教育部、省、市、区领导多次来我校调研、指导职业教育工作,对我校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快,教育理念先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智力障碍学生开展职业教育初探》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讨会上交流发言并收录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求索与实践》一书。教育部谢敬仁处长视察学校后认为:黎明学校办职业教育,找准了方向、解决了智障学生的出口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使他们在健康快乐成长的同时,学会一技之长或几技之长,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为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新的贡献。
转http://{域名已经过期}/Html/peizhijiaoxue/201103/2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