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首批“德育品牌项目”终评结果的…01-13
- 转:常天教(2010)32号关于进一步…05-14
- 转:常州市教师资格认定专题04-16
- 转发《关于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04-16
- 关于成立江苏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04-01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 关于召开“智语·悦见闪闪发光的你…04-09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优…03-19
- 关于举办江苏省第十一届智障教育微…11-01
- 关于举行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资源…04-12
- 关于公布江苏省第十届智障教育微课…10-07
然而,智障学生由于受智力缺陷、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生活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语言发展速度缓慢,且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低下,这就造成了他们无法完全听懂他人说话的意思与他人沟通。这对他们今后走进生活、融入社会造成了极大的障碍。那么对智障学生进行语言理解能力训练使其能真正理解他人的语意,能够正常与人们进行语言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几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发现音乐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用音乐元素来发展智障学生言语,可同时刺激脑部不同区域,以补语言发展之不足。同时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目的,以灵活运用手法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弱智儿童好动、接受慢、理解难、记忆差的特点,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动态处理,变静为动,让学生在听、想、画、演、玩、编等多种方法中积极参与,乐中理解,形象生动地获得知识。
一、听——在美的旋律中积淀理解能力
以《春来了》这一课为例,情境的渗透早已将学生带劲了鸟语花香的春天,学生真情投入,情绪高涨,心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幻想,这时,我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各种材料,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打扮自己向往的春天。在流畅的《春来了》的背景音乐中,学生各显神通,富有节奏感的学生随着四三拍的节奏边摆动着身体边绘画;有的同学用五彩的纸拼贴出鲜花……在成功的喜悦中学生兴奋着、体验着,真正的理解了歌曲的含义,理解能力得到了增强。
二、想——在欣赏想象中培养理解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入音乐作品留给我们的艺术蕴含点,特别是通过欣赏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欣赏音乐时,通过感受音乐语言、体验音乐情感而产生联想与想象,由描绘性音乐或情节性的音乐而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风光,捕捉田园生活的清新、自然、淳朴的气息。如欣赏《命运》交响曲时,激昂有力的音乐,使人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的遭遇中,与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毅力,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意志坚强者,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其坚韧心理,并且有心理承受能力。
三、画——在艺术熏陶中发展理解能力
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
教师用生动的、形象的简笔画能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歌曲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我也经常鼓励学生用简笔画把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描绘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个活动,积极地展开想象,把美妙的音乐变成了流动的线条和绚丽的色彩。我鼓励他们说:“你们要大胆些,哪怕只是一条曲线,一个色块,也表达了你们对音乐的理解。”孩子们一个个兴致勃勃,用绿色表现了广阔田野的勃勃生机,用红色表现热烈欢快的喜庆场面……艺术是相通的,一幅幅五彩缤纷、显得有些稚气又不失大胆创造力的画从他们手中随着歌声与音乐流淌出来,音乐与色彩相映成趣,图画与音乐融为一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美、表达了美、创造了美。
四、演——在形象表现中提升理解能力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始适合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时,我选择了几个个子较高的同学扮演“敌人”,选一个机灵、聪明的小男孩扮演“王二小”,我则担任旁白:在九月十六的那天早上,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伴着讲解同学们进行表演。从相遇——带进埋伏圈——壮烈牺牲,演员演的入“情”、学生看得入“神”。就在这演与看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演唱时的感情处理有了最深刻、最直观的了解,从而真正的领悟了音乐的神韵。
总之,只要有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只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演形式,都可以引入课堂。
五、玩——在互动游戏中增强理解能力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弱智儿童的兴趣,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化解课上弱智儿童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音乐游戏富有极强的趣味性,学生在参加活动时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艺术实践中兴趣得到满足,才智得到发挥,以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在低年级的歌曲教学中用一边唱一边游戏的形式更利于学生对歌曲的学习。
《红绿灯》一课,在课上我和同学们做游戏,我扮演交通警察,右手拿红灯、左手拿绿灯,同学们排成两排扮演过马路的小朋友。“警察叔叔”举红灯说:“红灯亮!”小朋友立刻停止行走说:“停一停。”反之,则向前走。几次下来学生们把歌词理解的很好了。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中体验了乐趣、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六、编——在体验成功中运用理解能力
“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在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引导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我也在组织和参与中分享学生的成功和快乐。
听赏课《卖汤圆》之后,我就针对“叫卖调”这一艺术形式启发学生创编。我们生活周围都有卖什么的?他们都怎样叫卖?他们会夸自己的东西哪里好?同学们在我的提示下开始畅所欲言,思维渐渐拓展开来。这时,教师适时的用“叫卖调”的套路:买什么——好在哪——多少钱——东西的好处。同学们在教师的帮助下编出了:卖橘子、卖橘子,我的橘子甜又甜,一块五买一斤……。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快乐,创编变得轻松有趣,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升华,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培养学会僧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会学生演唱《小雨沙沙》后,我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种子发芽离不开什么?离开了会怎样?小鱼离不开什么?离开了会怎样?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中思维不断拓展,创编出了又一段歌词:河水河水 哗哗哗 哗哗哗 ,小鱼 小鱼 在说话 在说话……。瞧!学生们编的多精彩!实际上“创造”也就是只学生在巩固、应用、认知、成果的头脑故事,提高一个层次去发展,是学生在应用、拓展的活动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进而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总之,学生的听、想、画、演、玩、编等在教学中的运用,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情操陶冶熔于一炉,既培养了多种能力,同时也使弱智儿童进入了一种“乐学”境界,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良好的提升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目的。
转http://{域名已经过期}/Html/peizhijiaoxue/201102/24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