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栏目导航
常州市光华学校>>新闻中心>>视频新闻>>文章内容
张瑶-实习总结
发布时间:2010-10-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ljb2078  

我的实习总结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系082  张瑶

不知不觉,当初以为漫长的两个月实习生活即将在后天结束了。原来时间过得真的很快,即将离开,此时才真正明白那句老话:似乎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心里虽有万分不舍,但自己还算清醒:这世上哪有不散的筵席呢?所以,收拾起自己的离别心情,给自己在这儿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做个总结更有意义。

我将在常州光华学校实习的两个月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成长很多。也让我在不断学习中成长许多。

92日——914日是我实习的第一阶段——听课。每天我就随班听每堂课,做好每堂课的听课笔记。下班后就整理听课笔记,研究每位老师的讲课风格及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仔细思考老师们讲课时有无科学性错误,处理突发状况方法是否得当。此外,作为实习班主任的我在这期间也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每天三点一线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换来的是自己对教学从感官认识逐渐变成深入探究。而且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它让我先备好学生和教材这两课。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我在听课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延长高年级智障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私下和班主任老师、其他任课老师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漫长的阶段,和学生自身情况、教室上课风格及专业素养都有很大关系。在长期观察中,我发现班主任李老师教学数学时在这方面引领了我。她的教学风格严谨却不失幽默风趣,集传统与游戏教学与一体,师生关系和谐,表情丰富,语言事儿铿锵有力时而温婉柔和,抑扬顿挫时时提醒着学生专心听讲。天天随班听李老师的课,耳濡目染中我觉得这套也很适用于我。此外在实习班主任工作中,我遇到一个难题:班里有个脑瘫孩子,学习能力低弱、习惯随口骂人偶尔打同学、善于语言模仿。班里其他同学很包容他但由于他习惯较差、始终纠正不了打骂同学现象,同学们也讨厌他了,他也因此更爱打骂同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了。到现在,除了不停鼓励奖励教育他、让他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以外,我还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办法来帮助他。这让我很难过,很困扰。

915日——927日是我实习的第二阶段——代课和听课。在这期间,我带了我们九年级的的体育课和三年级两个学生的个训。代课任务下达得很紧急,虽没要求写教案,但我积极备课备学生。上网找资料,到三年级听一天课、观察低年级教学模式,观察我的个训学生……最终我顺利完成了代课任务。当然这期间,我也每天随自己班级听课、做好实习班主任工作。在这阶段的听课当中,我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班五名阅读困难的学生不能单独认字读课文。后来发现班上不少同学拼音不大会,词句理解力较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单个对他们进行辅导,从拼音到生字再到词句最后到文章。让他们熟记拼音和生字词。尽管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他们一下让他们学会单独读课文是一件很不可能的事情,但至少这期间提高了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一来,我相信之后只要他们态度认真继续坚持下去就能达到这样水平的。

928日——10月是我实习的第三阶段——上各学科课程和公开课。这个阶段让我成长很快,也让我意识到自己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除了爱心、耐心、细心,良好的特教专业技能外,更应该注重学科自身特点和教材研究、教学设计、教案编写。这过程中,我不停修改教案,每课时的教案我都平均写了两篇。每次修改虽然很受打击但不断的修改鞭策着自己严格对待每次教学。公开课顺利完成,但我自己认为细评下来还是有许多地方可圈可点的。在教学带分数读法写法学生反馈练习时不用太多回答。这样就可以节省更多时间,为之后的课堂练习留下更多时间。还有即使是给高年级学生上课,我还是应该多用到鼓励教学。另外,我的语言组织更严谨的话这堂课就更成功了。这期间,我组织学生举办了“自护让生活更美好”的班队活动,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棒,平常排练很认真,全班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也从中学会了许多自护知识。

以上便是我对自己在常州光华学校对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做的总结。当然,我从中遇到的还有其他问题,但很庆幸,在指导老师们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我不断改进了许多,也解决了很多困难。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还有各位同学的帮助,各位学生的陪伴。在常州光华学校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会珍惜这笔宝贵的财富,争取在日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做一名优秀的特教工作者,在特教行业留下自己一片美丽的天地!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光华学校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990169 联系邮箱:czghxx@126.com 联系人:霍老师 邮政编码:213001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晋陵南路8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