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彩灼灼,相聚以燎荒原,萤火微光,万千可耀星夜。
为进一步促进特殊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构建省内校际交流合作、共谋发展平台,2021年12月28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的实践研究》暨江苏省第八届智障教育发展研讨活动在常州市光华学校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各培智学校(机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齐聚云上,共同探讨江苏特殊教育如何有温度地深入发展。担任本次盛会主持人的是教育部基础教育特殊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谈秀菁和江苏省特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南京市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赵艳霞。
活动在常州市天宁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薛文兴的讲话中拉开帷幕,薛局感慨:“此次活动的召开,是全省培智教育的一件盛事,也是天宁教育的一件幸事,更是携手推动特殊教育新发展的一件实事。常州市光华学校依托医教结合、数字化学习、生活课程、送教上门、融合教育等特色项目,“生活适应三百课”——省前瞻性培育项目,为特殊教育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
中国残疾人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勇对资源中心能立足智障学生发展需要,结合现代科技发展,凸显的时代性、创新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光萤”这个主题感受颇多,特需儿童渺小微弱,却也能荧荧发光,特教同仁们力量有限,抱团时也能爆发出耀眼的能量。丁理事长以专业视角对线上培智教学资源研究与发展进行了进一步引领。希望各校能够进一步厘清资源研究的突破点,深入思考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面临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探索培智学校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运用实证的方法凸显研究成效。
常州市光华学校校长戚志宏在温馨的家居教室向大家作项目汇报,他饱含深情地说:“回首我们走过的特教岁月,各项政策落实掷地有声;展望特教的未来,告别传统封闭,迎接多元开放。我们的观念在改变,特殊教育正生发出蓬勃的力量,我们期望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打开属于我们特殊教育的新空间。”
疫情改变了大家相聚的方式,为了这次云上的约定,光华学校进行了近两个月的策划,省智障教育资源中心视频公众号上近半月的预热,9位校长畅谈办学理念、传递经验;1位特教班主任讲述学生成长故事,将爱的光芒酒进孩子的心灵;2位家长吐露心声,呼吁关注。一份真情告白,温暖一座城,感动一群人;1 所普通学校,着眼融合教育,关注每个儿童;4位特教专家线上讲座、分享理念。多元参与,多种表达,多种交融,只为“成就更有温度、更有高度、更有个性的特殊教育”!
此次活动中有3位本届微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课例解说,还有4所联盟校推出的生活适应常态课展示。南京市秦淮特殊教育学校董盼——生活语文《我的书桌》;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陆丽——生活数学《比粗细》;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刘春芳——生活适应《我会系红领巾》;联盟校生活适应常态课展示:梧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陈玉莲、李志亮——《注意饮食安全》;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成亚楠、曹爱萍——《多彩家乡》;射阳县特殊教育学校王晓莉、周爱——《注意饮食安全》;常州市光华学校霍莉萍、袁鸿飞——《常见的衣物》。这是来自省内外特殊教育课堂理念的一次碰撞交流。参与展示的各位教师教师遵照课标要求,围绕学科性质,结合社会背景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活动,微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形式多样,体现个别化教育,注重实践与操作。
常州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戴晓娥、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嫣静对此次线上观摩课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此次汇课交流推进了特殊教育领域的智慧教育研究与发展,推进了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了全省特教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素养,不断完善省智障教育学习资源库,分享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均衡。戴院长感动于团队的付出,为特殊儿童有尊严地成长提供了适切的平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修订组核心成员、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志平点评说:“光华学校的‘生活适应三百课’课程规划做的好,科学立意高,以线上线下交互的混合式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创设真实的模拟情境,设计可操作、互动的游戏任务,培养孩子们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他也向项目团体提出了三点建议:1.动员各方力量,争取社会支持。2.开发丰富项目资源,共享研究成果。3.提升学术科技含量,扩大社会影响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天使。”光华学校和各个特教联盟校以实际行动践行办学理念,为了每一个智障孩子的发展共创共享,互通共赢,在推动全省培智学校的发展中留下一个个不懈努力的印记!光华学校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充分汲取各位领导和专家的中肯意见,进一步完善项目方案,创新抓好项目落实,确保高水平、高标准完成项目发展任务,为光华学校、全市,乃至全省特殊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课程资源和教育保障。
撰稿:谭文虹 摄影:袁鸿飞 审核:霍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