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政策规定,实现天宁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100%入学,常州市光华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送教上门学生走访活动,全体教师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发扬默默奉献精神,利用课后甚至晚上的时间,深入45个家庭,采集送教上门学生信息,了解其家庭及康复情况,将每位孩子纳入光华学籍,后续进一步提供课程服务。
此次走访共走进天宁区6个街道及距离学校车程40分钟的郑陆镇,上门前老师提前与家长电话沟通约定时间,对于住在村落的孩子,老师们更是提前做好导航,具体门牌号挨家挨户查看,保障不遗漏每位孩子。但老师们的尽职工作并不能赢得所有家长的理解,面对部分家长不接电话、拒之门外,甚至严厉呵斥的行为,老师们都默默承受着,一心只为劝导家长不要放弃每一位适龄上学的重残在家儿童。
此次45名残疾学生涉及智力障碍、肢体障碍、精神障碍、多重障碍等,其中11名为福利院孤残儿童。老师们走进家庭后,用真诚交换家长们的信任,通过访谈的形式引导家长敞开心扉,采集孩子们更全面的信息。送教上门的孩子均是多重障碍学生,并且障碍程度非常严重,每位孩子背后都有一段心酸的就医康复经历,家长们刚谈起已是热泪盈眶。小吴今年7岁,全身瘫软,脖子无法抬起,每天只能躺着看电视,吃饭、坐着需要用绳子绑在凳子上,但妈妈不放弃,坚持每天带着小吴去两地康复,但效果缓慢。小王则是相反,全身僵硬,11岁的年龄看上去就像3岁的宝宝,白皙的皮肤,齐耳的丸子头,铜铃般警觉的眼睛,可爱的小模样却没有语言,少有行动能力,每天去哪都只能妈妈抱着,说起孩子,妈妈的眉头不曾松懈。
沉重的心情背后也有值得庆幸的,其中少部分孩子由于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已经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经电话访谈,家长均表示孩子已经适应普小学习生活,祝愿这类孩子们能学有所成。
根据学校多年送教上门实践经验,本次采集信息仅是一次初探,后期将会对每位需要送教上门服务的孩子做进一步诊断评估,为孩子创建个人档案,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提供线上线下课程选择,对其实施有效的教学追踪评价,为每一位适龄入学的重残在家孩子提供精准的教育服务。
文:杜文洁 审:霍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