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融合” 普特同行
——天宁区融合教育期初教研活动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两会中提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办好特殊教育。常州市在关于保障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权利中强调:根据“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工作思路,切实保障好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权利。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对于轻度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优先采用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就便,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的思路,2020年6月9日下午,天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常州市光华学校举办“做最好的自己——融合教育 普特携手同行”活动。
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静,常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葛小国,天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陶建平,天宁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主任曹烨,天宁区幼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天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施亚芳,以及线上线下参与活动的21所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分管领导和教师们齐聚“云”端。活动由天宁区特殊教育中心副主任、常州市光华学校校长戚志宏主持。
专家“融合”共引共领
本次活动,天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还邀请到了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勇,新教育常务理事、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研究员储昌楼,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王苏弘三位融合教育相关领域专家。
首先,丁理事长在“云”端,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融合教育保障每一个特殊需要学生受教育的权力为切入点,与普特老师们开启了《融合教育的现代化意蕴及实现路径》的专题讲座。丁理事长高位引领,从教育评估、课程调整、多元教育、团队建设等方面,讲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共生、共长”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后,丁理事长强调要把融合教育推进,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中,树立以人为本,每一个生命发展价值都是一样的观念,我们不仅要有融合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融合教育。
接着,储昌楼校长在《融合教育资源中心的个别化教育》的精彩讲座中讲到:融合教育是为每一个孩子服务的,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学校,是有温暖、有高度的标志。储校长以建好“三大中心、六大支持、九大职责”,为普特老师们提出,评估安置是前提,课程调整是关键,品质教学是根本,全面发挥装备设施、专业团队效能,是当前打破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建设瓶颈的重大举措。储校长用短短30分钟时间,深入浅出,为普特老师指明了融合教育前行的方向。
然后,王苏弘医生带大家一起认识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星星的孩子”。《重回课堂:融合教育与孤独症儿童身心特征》这一讲座,王医生从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讲述孤独症儿童的身心特点。王医生专业的医疗知识、高端的见解,向老师们强调,孤独症儿童跟同龄孩子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潜能,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才能让孤独症儿童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嘉宾“融合”共荣共享
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孙静围绕“关心特殊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三方面,向大家讲述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并从“现状调查”和“支持保障”两个方面谈常州市特殊教育对融合教育的支持与保障。最后,孙处提出:进一步加大多部门间的联合行动,加强师资培训及个别化教育的研究,加强区域巡回指导培训、课程建设、教学评估、主题研讨等,为更多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天宁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天宁区教育局副局长陶建平指出:融合教育,说到底就是良知和爱心相结合的教育。当前我们在国家、省、市“办好特殊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更需用心、用爱、用情工作,才能让融合教育发展的前景充满勃勃生机。
普特“融合”共生共长
动最后,由光华学校教发部主任潘雅萍对2020年拟建的6所资源中心的领导和老师们介绍资源教室的建设。她从资源教室的面积、组成结构、建设注意事项等方面,为大家介绍资源教室的建设。为了让各位老师们有直观感受,潘主任推荐了常州市博爱小学、广化幼儿园两个资源中心作为他们参观、学习的示范点。
线上线下融合中,不知不觉已接近了尾声。普特携手,形成专业共同体;共同提高专业素养,胜任多元角色;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发展,让天宁区的融合教育显出柔美的人性之光。
教育是一道门,融合应是一扇窗,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特需儿童带来自信、快乐。在面对孩子们时,更显推窗者的使命和责任。
文:蒋玉娇 审:霍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