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5月20日,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光华学校远程送教项目组开展了非常有爱、有意义的活动——区域特殊需求儿童远程送教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重残在家、普小特殊需求、福利院的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精神大餐”。本次活动有幸邀请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泽慧教授,为学校远程送教项目指点迷津。
2018年12月,光华学校《区域特殊需求儿童远程送教直播课程的实践研究》成功申报为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特殊教育远程送教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远程送教直播课程是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以来史无前例的创新,创新型工作推进难度大、借鉴少、困惑多。这半年来项目组的老师不断地努力探索,基于新课标,初步搭建了远程送教的课程框架。
上午,研讨活动分别展示了三节远程送教直播课,课前老师们对每位学生进行了专业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设计丰富有效的教学活动,并在直播课堂中精彩展示。第一节课蒋玉娇老师执教的针对福利院孩子的手部精细运动训练课《可爱的毛毛虫》,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听着直播视频中蒋老师的指令,在搓、捏、压、粘复杂的步骤下做出一只只可爱的毛毛虫,有效地锻炼了手部小肌肉,提高了孩子们手指灵活性。第二节课是由周铭老师执教的针对普小一名有发音障碍孩子的言语康复课《青菜》,周老师设计了专业的言语康复治疗、有趣的发音活动,在普小老师的辅助及小东同学自身的努力下,完成/C/音的矫正。第三节课是由王丽娟老师执教的针对重残在家孩子的一节认知训练课《端午节(一)》,王老师设计了欢乐的儿歌、有趣的游戏,整合了语数学科知识点,认识了端午节的美食——粽子。
三节课后,光华学校王静艳校长就目前远程送教直播课程的项目作了以下四方面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一些思考:远程送教直播环境的构建、基于课标的课程框架的调整、基于具体的个案的课程设置以及整个项目实施方案的调整。接着,执教老师们分别对本课进行了说课和反思。杜文洁老师对远程送教直播课程的实施方案进行汇报,全面地对本项目进行阐述。
下午,李泽慧教授为三节课堂展示以及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点评。李教授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认为该项目不仅为适龄残疾儿童提供了入学机会,更保障了送教质量。远程送教的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凸显了天宁区特教资源中心的功能、职责;省前瞻性项目积累的丰富课例,研究成果进行了转换,有效地运用到了远程送教的项目中;课程框架内容与技术平台的支持配合,发挥了现代化技术的优势,智能化、集成化更贴近家庭实际。
接着,项目组老师各抒己见,就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的困惑,与李教授一起进行了探讨。李教授针就项目中的课程框架进行了细致指导,课程框架在搭建过程中要进行梳理,要符合内在逻辑;课程设计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个训,也要注重对辅教老师、家长的培训;课程框架中要有评价反馈机制,让课程更加具有完善的系统性。
本次远程送教直播课堂的研讨活动,在李教授的智慧引领下,开拓了项目的新思路,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争取为特殊需求学生提供更精准的直播课程。
文:杜文洁 审:霍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