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不忘初心,扎实推进天宁区“送教上门”工作
新的一学年开始了,那些因自身残疾和家庭等多种原因不能走进课堂的残障孩子牵动着天宁教育人的心。随着常州市、天宁区特殊教育二期提升计划的相继出台,送教上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光华学校更是早谋划、早筹备,不忘初心,扎实开展好天宁区域内送教上门工作。
常州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指出:特殊教育应坚持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进社区和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发挥特教指导中心的专业指导作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协作,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因此,为重残学生送教上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特殊学校,而是以特殊学校为指导,普通学校为主为主要模式。暑假中,王静艳校和送教上门学生所在学区的红梅实验小学和朝阳二小两位校长一说,两位校长就特别支持,各自选派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老教师担任此项工作。
9月7日送教上门会议和培训在光华学校召开。负责送教工作的李惠宁老师作了工作布置和实务培训,并由原送教教师和新送教教师进行了对接,让新接任的老师对送教学生有初步的了解。11日、12日下午,来自朝阳二小的景丽老师和红梅实验小学的杨霞老师分别开始了送教第一课。在原送教老师的指导下,熟悉学生、了解如何评估和制定个别训练计划等。
杨老师说:“第一次接触这些孩子,还真是有点摸不着头脑呢,幸亏有辅助的老师指导。”景老师则感慨道:“原来一直觉得特教就是教的慢一些、浅一些而已,没想到需要私人订制。”两位老师一致表示:做好这项工作,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平时一定会加强自学,多掌握指导残疾学生生活与康复的知识,只要心中有爱,我们就会坚持,凭着一颗爱心和责任心,为残疾孩子送去最温暖、最好的服务。
为重度残障孩子“送教上门”是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天宁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在身体上、心理上得到抚慰,培养独立生活的技能,增强为社会做贡献的勇气和决心,让残疾人以及家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不能少。
(文:李惠宁 审:霍莉萍)